來源:幼教網 2018-09-17 11:34:22
大班幼兒美術作品評價的原則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幼兒對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們表達自己認識的情感的方式也有別于成人。幼兒獨特的筆觸、動作和語言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應對幼兒的藝術表現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審美標準去評判幼兒,更不能為追求結果的‘完美’而對幼兒進行干篇一律的訓練,以免扼殺其想象與創(chuàng)造的萌芽。”
美術作品是幼兒美術活動的成果,在對幼兒美術作品的評價中,可以看出幼兒美術表現能力發(fā)展水平與特點,以及實現教育目標的情況。對幼兒來說,這種發(fā)展既有幼兒在身心方面的發(fā)展,又有幼兒在美術方面的發(fā)展。對教師來說,它是了解幼兒教育活動進程、方法等存在問題的途徑之一。因此,在美術活動中,評價幼兒的作品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內容,他人對幼兒作品評價的態(tài)度、標準往往直接影響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影響幼兒對美術作品的態(tài)度,對美的鑒賞能力。
通過本學期蠟筆畫小專題《大班幼兒蠟筆畫作品的解讀與評價》的實踐與研究,摸索了一些初步的關于大班幼兒美術作品評價的原則:
一、激勵性原則
幼兒常常按著自己不斷變幻的思路解釋他筆下的作品。所以說,最能理解幼兒美術作品是幼兒自己,我們不妨拋開成人的“審美標準”去聽聽幼兒的解釋,凡是幼兒能夠解釋的作品都給予肯定。若用成人的眼光”像或不像"來評價,那必然會抹殺了幼兒的天性,打擊他們的自信心,甚至使幼兒失去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如在美術活動《我的夢想》中,巖巖畫了一幅似乎很難讓人和夢想聯想起來的作品,教師能夠解讀到的僅限于一顆大樹和一個太陽。但是教師并沒有否定巖巖的作品,而是鼓勵巖巖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夢想,并給予肯定。巖巖說:“我的夢想是和爸爸、媽媽一起曬著太陽、吃著雪糕看著大樹長大。這是爸爸吃著香蕉味的雪糕.媽媽吃著草莓味的雪糕,我吃著蘋果味的雪糕。"的確如此,這是巖巖的夢想。美L畫的方式表現了自己夢寐以求的畫面,但教師卻難以揣摩到巖巖的心思。
所以幼兒的作品無“好”“壞”之分,教師首先應肯定幼兒、鼓勵幼兒,使每個幼兒充滿自信,勇于創(chuàng)新,讓幼兒在作品中敢于表達對生活的隋感和態(tài)度。
二、多樣性原則
評價方式有許多種,有自評式、互評式、推優(yōu)式、評價表等多種方式。教師可根據進程,逐漸豐富評價的方式。如剛開始的時候,教師可多用自評式的方式,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作品,以了解幼兒作畫過程中的想法;然后可以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互評式的評價方式,以達到引導幼兒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的目的,互評式與推優(yōu)式還可以相互結合。在推優(yōu)的過程中,教師可鼓勵幼兒說說喜歡這幅作品的理由,發(fā)展幼兒語言的表達;評價表方式是比較直觀的評價方式,更適合于小組競賽等方式。
如在美術活動《哈哈小人》中,要求幼兒探究人物不同部位的畫在折線處所變化出的不同滑稽造型(如圖一),體驗小組合作的重要性及愉悅感;顒又薪處煂⒂變悍殖伤膫小組.并設計了一張評價表(如圖二),每組幼兒用一個顏色表示,根據折線在上、中、下不同位置選一幅自己認為最符合教師要求的作品進行評價,并用貼愛心的方式來表現各組的成績(圖三),一來可以激發(fā)大班幼兒喜愛競爭的興趣,調動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二來可以加強小組之間的合作,增強合作的意識。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