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17 13:39:47
兒童用畫強調畫面中的形象,畫面中的形象又增強了兒童說話的意愿和提升幼兒說話的能力。在游泳館的案例中,兒童將去過水立方的經驗展現在畫紙上,用圓圈表示界限,劃定了游泳館的范圍,在畫的時候伴隨著描述性的語言以強調游泳館的空間大小;畫中的散點代表在水中游泳的小孩,這種脈沖點代表生物內部系統(tǒng)的節(jié)奏,即生命的節(jié)奏。這幅畫,通過兒童邊畫邊敘述的過程,我們更好地理解了兒童的繪畫語言,并由此了解了兒童的生活經驗。
案例6
兒童用紅色和黃色用心地在樓房的邊上點了20多個點,用黑色畫了十幾個點,大致分布在紅色和黃色點的周圍。
兒童:“樓房里有燈光,燈光也是彩色的。”
教師:“怎么還會有黑色的燈光呢?”
兒童:“這是小蟲子。有燈的地方就有小蟲子。”
教師:“我看到畫面上有樹,有燈光,有酒店,可以告訴我樹和酒店在什么地方嗎?”
兒童:“在西安。”
教師:“樹長在哪里?”
兒童:“在路上。我畫條路啊(用黑色畫了一條線),路有兩條線(又用紅色畫了一條,接著又蘸取了一些黑色,在兩條線上畫下了許多點)。好多好多的螞蟻啊,螞蟻被壓死了,就在路上。我看到過好多螞蟻被壓死了。”
這幅畫中將生活中的真實經驗和感受用繪畫和語言表達出來,兒童表現了很多細節(jié),樓房邊彩色的燈光、燈光下的小蟲子、路上的螞蟻。兒童總能注意到生活中細小的事物和變化,并在畫路上的螞蟻時表現得十分專注。從畫面的符號中仔細看,兒童專注地在路面上點下了將近70個點用來表現路上的螞蟻,這些黑點排列得很整齊,點和點的距離都差不多,盡量將每一個點畫在代表路面的線條上,更將螞蟻被碾壓在路上的感覺體現得淋漓盡致。兒童繪畫中的細節(jié)不是那種細密繁復的細節(jié),而是單純的細節(jié),源自對世界各種差異變化的單純、直接的感動和好奇。
關于兒童繪畫的分析
(一)從“聽畫”的角度了解繪畫所表達的兒童的內心世界
日本教育家鳥居昭美先生說:孩子的畫不是用來“看”的,而是用來“聽”的,他們的畫只有被“聽”了,他們的繪畫行為才有意義。對于三歲的兒童,我們要仔細傾聽孩子對自己畫面上的線條和形狀的解釋。對于四到五歲的孩子,由于兒童繪畫能力的發(fā)展,兒童在畫畫時開始注意畫面中形象的關系,學習配置繪畫形象的位置,此時的兒童關注于畫面中的故事情節(jié)或是畫面中各個形象的關系,因此,聽畫要更加注重畫面各個形象間的關系和畫面整體的故事情節(jié),同時在傾聽時回應兒童的想法,了解兒童在繪畫中建構的意義世界,并將兒童自己賦予繪畫的意義進行記錄。
(二)關注兒童的情感和思想的變化
只有思想變化才能促成兒童的成長,表達就是促進其成長的一種方式,繪畫和言語都是一種表達思想和情感的方式。兒童繪畫過程中兩種語言的相互聯系和作用,要求我們要重視兒童繪畫的整個過程。尤其是學前兒童繪畫活動的評價,應注重在真實的環(huán)境中評價兒童繪畫活動的整個過程,而不僅僅關注兒童最終的作品。最終的作品只能看出兒童在繪畫技能方面的能力,但不能看出兒童其他方面的成長。《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對于藝術的要求更關注兒童能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的技能和能力。就美術本身而言,技能也不是最主要的方面,雖然需要學習各種技能來提高表現的能力,但如果一個人只單純地擁有高超的技能卻沒有思想,那么他只能是一個畫匠,而不會成為一個藝術家。羅恩菲德認為,一件很“原始”的、以成人的觀點來看是“丑陋”的作品,對兒童而言,比一件制作精美的,而成人覺得滿意的作品還有意義,當兒童在繪畫中“發(fā)現自己”時,雖然這件作品也許毫無美感可言,限制他成長的感情困擾就被拋開了,兒童能在他的創(chuàng)作中認識自己,因而能面對他以前所不能面對的自己,這種生命的改變比完成任何作品都重要。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