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9-17 13:42:54
可以問問孩子:“你對發(fā)生的事情有什么感覺?”,并對他的感覺回應,讓他知道你同情他的感受。
▌表達盡量保持中立
如果你一開始就站在道德高點準備一場審判,那我勸你不如直接放棄。
溝通的目的是解決問題,而不是宣泄情緒,試試改變自己的語氣和措辭。
◆用“我”來描述自己的感受。
比如,當孩子說話的語氣沒有尊重你時,你可以說,“當你用那種語氣說話時,我覺得你不尊重我。”而不是“你太無禮、太沒教養(yǎng)了。”
◆只描述實際情況,避免帶情緒。
比如:“你跺著腳,交叉著胳膊,大喊大叫。”而不是說“你像個無賴、潑皮。”
◆描述事實,但是不含指責。
比如“我看見你午飯之后又打開iPad,我們約好了只在上午看一會兒動畫片。”而不是“我不是告訴你不要玩iPad了嗎,你還玩?”
每次孩子與我們發(fā)生沖突,就像在心靈上出現(xiàn)了一個小傷口。
而我們復盤、溝通的過程,就像是在清創(chuàng)。
會很痛、會很難,但只有這樣,把委屈、傷心、失望、怨恨統(tǒng)統(tǒng)清理出去,我們的傷口才不會感染、不會留疤,我們的心靈才會依然是一片凈土。
同理,也適用于夫妻關系,朋友關系。
所有的悲傷都該有盡頭,所有的委屈都該有出口,所有的底線都該有理由,所有孩子的眼淚都不該白流。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