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17 16:39:11
(二)為幼兒創(chuàng)設親自體驗、操作和交流的環(huán)境,避免以講解傳授為主要的科學教育方法
當前許多科學教育活動在教育方法上仍然以教師講授知識、幼兒被動接受為主,教師是權威知識的發(fā)布者,經常滔滔不絕地、盡己所能地向幼兒灌輸科學知識,幼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不高。要改變這一現(xiàn)狀,就必須多給予幼兒體驗操作的機會,多給予幼兒思考質疑的機會,多給予幼兒討論交流的機會,充分發(fā)揮幼兒探究學習的主體性。在探索的過程中,孩子自己提出假說,設計實驗,進行說理和辯論,有利于孩子養(yǎng)成相互討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別人和傾聽別人意見的習慣。老師不要輕易否定孩子的想法,而應多鼓勵他們進行討論和嘗試。這是教師組織科學教育活動的關鍵之所在。
(三)投放豐富適切的活動材料,避免材料的單一和無效
教師只是組織和投放科學材料,放手讓兒童通過自己的身體和智力活動進行探索、提出問題、開展推理和發(fā)現(xiàn)問題的答案,是一種幫助兒童認識周圍世界的最好方法。對于幼兒來說,材料既是引發(fā)他們主動探究欲望的刺激物,又是他們認識物質世界的中介和橋梁。因此,教師應高度重視材料的選擇與投放。但是,當前許多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材料投放都比較薄弱,那些不真實、不科學、不能激發(fā)幼兒探究欲望的材料經常出現(xiàn)在科學教育活動中,影響了幼兒科學探究能力的發(fā)展,教師應加強對科學探究材料的研究,盡量避免材料投放的單一或無效。
(四)通過高效提問引發(fā)幼兒思考,跟隨幼兒并與幼兒積極互動
在科學教育活動中,教師的提問既是貫穿活動的線索,又是激發(fā)幼兒探究欲望的有效方式。教師應該善于提問激疑,好的問題能夠引發(fā)幼兒的思考、調動幼兒探究的積極性。但在實踐中,部分老師的提問能力明顯不足,不會問問題,或者問題過于籠統(tǒng)簡單,沒有針對性,其主要原因還是教師不了解幼兒的實際發(fā)展水平。教師可以通過預實驗、談話、討論等方式來了解幼兒已有的經驗。另一方面,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要能夠吸引幼兒并引導其主動探索,還依賴教師與幼兒的互動。但是在實踐中,教師經常自講自話,喜歡按照預設的活動流程進行,不喜歡“突發(fā)意外”式的幼兒提問,也很少和幼兒進行積極的互動應答,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幼兒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發(fā)展。正確的做法應是,當幼兒遇到問題時,教師不要馬上告訴幼兒答案,而應創(chuàng)設條件,鼓勵幼兒自己嘗試去尋求答案、解決問題。
(五)重視對幼兒的過程性多元評價,重視幼兒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
在科學教育活動中,很多老師的評價都偏重于結果性評價,其實有助于學習的評價應該是在學習過程中進行的,而不是在學習之后發(fā)生的某種事情。探究的過程比結果更有價值,因此教師更應該關注過程性的評價,盡量避免用“正確答案”來束縛幼兒的思維。另一方面,教師在組織科學活動的過程中不應追求表面的熱鬧和花哨,而要有目標、有方法地提升幼兒的科學探究能力。幼兒園科學教育的根本目的應是使幼兒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獨創(chuàng)性等品質獲得發(fā)展,從而為其終身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心智基礎。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