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作者: 2008-02-03 13:40:16
日前出版的美國《行為神經學》雜志發(fā)表的一份研究報告說,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在有虐待行為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其大腦中的化學物質會發(fā)生變化,他們長大后易出現虐待自己孩子的傾向。
芝加哥大學比較人類發(fā)展學副教授達里奧·馬埃斯特里皮耶稱,受虐待還會使孩子大腦釋放的一種調節(jié)情緒的重要物質5-羥色胺永久性減少。5-羥色胺的數量減少會使他們更容
易出現反抗、沖動性爭斗和暴力等行為。
當然,大多數受虐待的孩子自身不會成為施虐者,但有些孩子會這樣。這項研究的成果可能有助于解釋為什么受虐待者將來也會虐待自己的孩子這一令人困惑的問題。
研究報告指出,有必要實施計劃,以減少虐待兒童的現象,并對有虐待行為的父母采取行為矯正法。馬埃斯特里皮耶說,他們還在積極推動研制抗抑郁藥物,以使一些孩子和母親大腦中的5-羥色胺達到正常水平。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