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搜狐母嬰 2009-02-17 18:24:50
我問幾個學生:“你認為合格家長應該是怎樣的?”他們幾乎異口同聲地回答:“現在沒有幾個家長合格,整天就知道讓孩子學呀學。”
“作為孩子,你談談對合格家長的看法?”我進一步征求學生的意見。于是學生們便提出了幾條建議,值得我們做家長的思考。
1.不打孩子。
孩子希望能在自己犯錯誤,特別是考試沒考好時,家長能與孩子一起找錯誤,而不是打一頓,來個“皮帶炒肉絲”。有一名學生說他數學考了62分,老師要家長簽字。幾個同學一起回家,一路上他都不吭聲。有同學問他原因,他說今晚肯定要挨打了。另一名同學給他出主意說:“你就裝作頭痛惡心。上次我就這樣,結果我媽讓我趕緊躺下,我乘機說出考試沒考好。我媽說身體要緊,現在別說考試,以后好好考。”又有同學插嘴:“要不你在哪兒故意把腿蹭破點兒皮,受傷了也許你爸會原諒你。”看來為了逃避家長的不良教育方式,孩子也在尋找對策。
2.不罵孩子。
家長對孩子講話能心平氣和,多一些耐心。特別是不要罵臟話。
3.不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相比。
家長不要總是說“誰家的孩子聰明,又學這又學那”,“誰家的孩子考試分數又比你高,你怎么學的”,而是多看到自己孩子的長處。
4.不強迫孩子做不想做的事。
不要看到別人的孩子學什么就讓自己的孩子也要學什么,應該征求孩子的意見,讓孩子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5.不看孩子的隱私。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家長應該尊重孩子,包括有時對媽媽講的悄悄話。
6.不要把孩子休息的時間排滿。
雙休日主要應該是休息,家長不要報這個班那個班的,使孩子很疲勞。
7.讓孩子自主。
比方說讓孩子也能掌握自己的零花錢,買一些自己想吃的和喜歡的東西。
8.做孩子學習的榜樣。
一些家長讓孩子學習、看書,自己卻看電視或打麻將,干自己想干的事。我們希望家長也愛學習、看書,一起學習才能在家輔導孩子,而不是在孩子遇到問題時總是說問同學、問老師或上網查資料。不關心孩子的學習,只關心孩子的成績。
的確,從成人的角度看,家長的認識與孩子的認識是不盡相同的。也許,作為一個家長更多考慮的是怎樣要求孩子,容易更加關注教育的結果,而孩子需要的更多的是平等、自主和寬容,更加關注的是學習的過程,盡管這些都是相對的。我們應在家長和孩子之間找到教育的結合點,使家長滿意、孩子舒心。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