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6-26 21:16:10
蘇格拉底是古希臘著名的教育家。他沒有留下任何著作。人們只能從他學生的著述中了解他的言行業(yè)績。蘇格拉底用談話問答法,教導學生獲得知識。他從來不直接把結論告訴給學生,而是通過個別事實的對比,引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蘇格拉底把教師比喻為“知識的產(chǎn)婆”,把他的“產(chǎn)婆術”,對后世的啟發(fā)式教學影響很大。
但是,俄國麥丁斯基的《世界教育史》把蘇格拉底譽為“歸納法(啟發(fā)式)之父,卻不符合歷史事實。
中國是舉世公認的文明古國。中國古代教育,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居于世界的前列。中國古代教育家運用和闡述啟發(fā)式教學比古希臘蘇格?自緄枚?SPANlang=EN-US>
漢代劉向的《說苑·敬慎》上記載:春秋時期,中國教育家常樅彌留之際,他的學生老聃(即老子)前來探望,并討遺教。常樅“張其口而示老子曰:‘吾舌存乎?’老子曰:‘然!’‘吾齒存乎?’老子曰:‘亡!’常樅曰:‘子知之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豈非以其柔耶?齒之亡也,豈非以其剛耶?’常樅曰:‘噫,是已!天下之事盡矣,何以復語子哉!’”常樅以剛齒比柔舌先亡的事實,啟發(fā)老子概括出柔弱勝剛強的結論,這是中國古代教育家運用啟發(fā)式教學的一個實例。
老子是孔子的教師。據(jù)《莊子·天運篇》記載:孔子熟讀《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jīng),宣揚“先王之道”,游說過七十二國君主,卻沒有得到采納?鬃有睦锖芙辜保拖蚶献诱埥。老子用“跡”與“履”的關系和鳥蟲育化的實例,啟發(fā)孔子認識:六經(jīng)是先王事業(yè)的陳跡,并不是先王事業(yè)的本身。鳥蟲的生育變化,都有自己不變的本性,自然和社會都是不能隨意改變的,不能知其不可而為之,只能任其自然。在這里,老子運用啟發(fā)式教育孔子去認識、理解他的“道”的學說。
孔子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教育家。他不僅繼承了前輩優(yōu)良的教育傳統(tǒng),而且興辦私學,廣收門徒,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他提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意思是說,學生不到渴望求知的時候,教師不去開導他;學生不到焦急表達的時候,教師不去啟發(fā)他;教師舉出正方形的一角,而學生不能推知其余三角,就不要再往下教?鬃拥倪@段論述,言簡意賅,生動地描繪出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精湛地闡述了教與學的關系,透辟地揭示出學習知識與發(fā)展智力的規(guī)律,明確地提出了啟發(fā)式教學的概念。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孔子卒后10年,古希臘蘇格拉底才降生。所以,在世界教育史上,“歸納法(啟發(fā)式)之父”,應當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教育家孔子。(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