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6-30 21:37:28
躍龍中心幼兒園 王松濤
幼兒的語言是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的產物,語言能促進幼兒認知和思維的發(fā)展。近幾年來,隨著家庭中獨生子女的增多及居住環(huán)境的城鎮(zhèn)化、封閉化,幼兒日漸缺乏語言交往的環(huán)境和機會。尤其是農村幼兒語言能力大幅度滑坡。幼兒的詞語貧乏,語言的完整性、連貫性、流暢性非常不夠。影響幼兒語言能力發(fā)展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諸如:幼兒先天的生理發(fā)展與認知發(fā)展水平,周圍環(huán)境及成人的影響等等,其中幼兒園教育是重要的因素。從空間看,幼兒園是幼兒學習的主要場所,幼兒園老師是幼兒的第一位“啟蒙老師”。因此,幼兒園教育環(huán)境、老師的觀念、教養(yǎng)方式等都對幼兒的語言發(fā)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許多時候幼兒有了強烈的表達愿望,但由于語言發(fā)展沒有跟上思維的發(fā)展,因此,頭腦中想的問題不能很好地用語言表達清楚,使幼兒當眾表達沒有把握,容易表現出膽小、羞怯的心態(tài),有的更是不愛回答。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幼兒在游戲活動中表現得無拘無束、輕松愉快,作為思維工具和交際工具的語言,自始至終伴隨著游戲,游戲為幼兒提供了語言實踐的良好機會和最佳途徑。高爾基說過:游戲是幼兒認知世界的途徑。的確,游戲可以鞏固和豐富幼兒的知識,可以發(fā)展幼兒的語言和智力。教師把語言知識溶于游戲之中,可使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記憶。
一、開展游戲活動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
游戲是幼兒喜愛的活動。能引起幼兒愉快的自發(fā)參與,帶給其無限的樂趣。在游戲中,幼兒是游戲的主人,他們的想象得以自由馳騁,好奇心、好模仿和好活動的需要能得到滿足。游戲具有社會性、創(chuàng)造性、概括性和興趣性特點,有利于促進幼兒身心發(fā)展。教師在幼兒語言教學時,多采用游戲的教學形式與方法,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中學習,理解快、感受深、記憶牢。由于在游戲的過程中,運用、練習語言的機會多,對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發(fā)展,也有顯著作用。幼兒園可以開設的全園性的角色游戲,如自選商場、醫(yī)院、美食街、游樂場,“六一游園會”等,不同年齡班之間的大帶小游戲活動,如時裝表演、故事會等;各班在活動室自設的表演游戲活動,如小小廣播站、電腦、新聞報道、表演臺等,在不同類型的游戲中讓幼兒多看、多聽、多講,為幼兒創(chuàng)設交往、表達的機會。在游戲中,教師們還注意圍繞幼兒語言發(fā)展目標引導幼兒不斷豐富游戲內容、形式等,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向更高水平發(fā)展,使幼兒不但敢說、樂說,還能創(chuàng)造性地說。例如,大班游戲“小小廣播站”,由當天值日生報告天氣情況及午飯菜單開始,當天請幾位幼兒主持節(jié)目,說一件有趣的事情(幼兒在前一天晚上準備好說的內容)由于事先有準備,因此大部分幼兒都能夠比較輕松地完成主持人的任務,逐漸對講述產生了興趣,爭先恐后爭當廣播員。由于幼兒獲得了成功,他們漸漸變得勇敢、自信起來,為幼兒語言能力的進一步發(fā)展奠定了基礎。當幼兒敢說、愛說之后,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從模仿型的介紹式轉向創(chuàng)造型的講述式。鼓勵幼兒自己收集資料,組織節(jié)目內容。演播時,采用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如《我的新發(fā)現》、《愉快的節(jié)日》、《最難過的一件事》等,不僅要求幼兒聲音響亮、表述清楚、有條理,還要用風趣、幽默的語言吸引觀眾,表述自己的感受。幼兒從需要人幫助逐漸走向獨立,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語言獲得了進一步的發(fā)展。
人的一切活動,從簡單地認識、行動,到復雜地學習、勞動,都離不開記憶。記憶是人的智力活動的倉庫。在語言發(fā)展最重要的幼兒時期,記憶具有更重要的意義。蘇聯(lián)心理學家維果斯基認為:學前兒童記憶處于意識中心,心理活動的各個方面以記憶占著優(yōu)勢地位。如果沒有記憶能力,那么幼兒每一次都去重新認識那些已經碰見過的事物,不可能獲得任何生活經驗。幼兒記憶發(fā)展對學習語言有直接作用。我們在幼兒教育教學中,可以采用各種方法,有效地培養(yǎng)和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二、講究科學方法增強語言記憶能力
1、故事記憶法。把《語言》內容用一些恰當的關聯(lián)詞語或過度句串聯(lián)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這樣幼兒聽起來生動有趣,易于理解記憶。此方法適合于詩歌教學。
2、構圖記憶法。教師根據《語言》內容,畫出相應圖畫,制作活動的圖片或幻燈片,讓幼兒結合圖片或幻燈片學習。這種方法具有直觀性和吸引力,能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3、繪圖記憶法。教師用簡潔洗練的筆法,簡略概括物體餓造型,邊畫邊講《語言》內容。如教《值日生》時,教師先畫一個瞇瞇笑的太陽,后畫一個值日生小朋友,接著畫桌子、椅子、圖書柜、給花澆水等圖案。這樣形象直觀,有利于幼兒理解內容,增強其記憶。
4、提問記憶法。提問是激發(fā)幼兒求知欲和促進智力發(fā)展的有效形式。如教《小白兔》時,教師向幼兒提出這樣幾個問題:小白兔的毛是什么顏色?有兩只什么樣的耳朵?愛吃什么?走路是什么樣子?讓小朋友互相討論,孩子們的注意力容易集中,也記得牢。
5、猜謎記憶法。讓幼兒在聽聽、說說、猜猜中學習語言。如教《我說一,誰對一》時,教師先說出謎面,讓幼兒答出謎底,這樣教師和幼兒在游戲式的一問一答中,自然地進行教學,既讓幼兒理解其內容,又能啟發(fā)他們的思維和想象。
6、表演記憶法。根據《語言》具體內容,編一些簡單、形象、有趣的動作,幫助幼兒理解,通過動作表演,增強幼兒記憶。如教兒歌《別說我小》,其中“我會做什么”的句子不易掌握,可讓幼兒表演穿衣、洗腳、擦桌、掃地、澆花等各種模仿動作,邊做動作邊學兒歌。符合幼兒好動的特點。
7、情境記憶法。根據《語言》內容,創(chuàng)設具體可感的情境,讓幼兒身心居于其中。如教《客人來了》,可先布置場地,然后兩位小朋友扮演主人和客人,進行情境表演、對話,讓幼兒在觀賞中學習。
8、操作記憶法。提供給幼兒可操作的材料,讓幼兒和教師一起,根據《語言》內容進行擺一擺、拼一拼。如教《三只蝴蝶》時,教師先給幼兒紅、黃、白三種顏色的紙,讓幼兒折疊蝴蝶和花朵,然后和幼兒一起邊復述故事邊操作。這樣幼兒在玩中學,玩中記。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