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7-04 19:20:17
三、讓幼兒在游戲中進行美術活動
幼教專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孩子是生來就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游戲是幼兒最喜歡、最樂于接受的活動,特別是小班幼兒更是離不開游戲。因此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游戲環(huán)境對幼兒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學家皮亞杰也強調:“兒童是在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下,通過主體與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而獲得心理上的發(fā)展。”而凡是新奇的事物,奇特的東西都會使幼兒產(chǎn)生好奇心。幼兒受好奇心的驅使就會通過游戲活動來學習、成長。
1。以游戲的口吻導題,激發(fā)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小班幼兒好動、好模仿,行為受情緒的支配。教師可以利用小班幼兒強烈的好奇心來設計生動有趣的開場白,把幼兒的注意力一下子引過來,為接下來的活動打下了良好的情緒基礎。比如在進行
“美麗的風箏”手工活動之前就事先告訴幼兒,在作品完成后將進行一場“比比誰的風箏飛得高”的游戲活動,一下激發(fā)了幼兒參與制作的興趣和積極性,立即吸引了幼兒學習的注意力。在活動中還可以從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入手,賦予幼兒適當?shù)慕巧,即運用游戲、故事等形式導題,以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例如,引入娃娃家的情境,元宵節(jié)到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忙著“搓湯圓”過節(jié)呢,使幼兒自然地融入設置的情境。
2。在邊做邊玩中發(fā)展幼兒的美術技能
雖然小班幼兒年齡較小,但仍需要掌握一些剪、貼、畫、撕、捏等簡單的美術技能。只是這些美術技能應該是幼兒在邊做邊玩中不知不覺地掌握的。因此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有趣的游戲。比如在玩色游戲中,可以讓幼兒在畫紙上已畫好的小朋友的腦袋下拓印自己的手掌,只有就變成了一個個可愛的小朋友了。又如用彈珠蘸上顏色,放在紙盒里進行滾畫,不一會兒便會變出一塊塊漂亮的花手帕。在這些有趣的游戲中,幼兒不但愉快地掌握了剪、貼、捏、畫、撕等基本技能,而且對美術活動也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3。教師指導時應注意語言的游戲性
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孩子在游戲時常伴隨著表達自己情感的話語或聲音。當幼兒進行游戲時,教師不必要求幼兒保持寂靜無聲,保持井然的秩序。因為過多的強調這些,將會影響幼兒愉快的情緒和活躍的思維,窒息兒童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教師只要告訴幼兒一點,“在創(chuàng)作時,不要影響其他小朋友”。小班幼兒的思維屬于直覺行動性思維,因此他們在美術活動中,不可能象中、大班的幼兒一樣會先想好了再畫,而是畫到哪里算哪里,甚至有時畫上幾筆就不愿意動手了。這時,教師可以用生動有趣的游戲化語言提示、指導或鼓勵幼兒。比如練習畫直線教師可以說“開車”,讓幼兒用畫筆在紙上開車。練習螺旋線條可以說“畫棒棒糖”。在“五顏六色的棒棒糖”的繪畫活動中,有些幼兒就只用一種顏色畫,并且畫得很大,這時教師適時提醒他“這根棒棒糖太大了,都吃不完了。老師想吃x顏色的棒棒糖,你能分一個給老師吃嗎?”這時幼兒就興致勃勃地換顏色繼續(xù)畫棒棒糖,并且說還要畫好多分給他的好朋友。此時幼兒的積極性就被再次調動起來了。
通過實踐結果我們不難看出:幼兒通過各種有趣的美術游戲,自主地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著美術創(chuàng)作活動,對美術活動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美術能力也隨之提高了。
因此,教師在了解游戲與美術教學優(yōu)化整合的可行性基礎上,要不斷挖掘其在實際教學中的可操作性,真正把這一思想運用到幼兒的美術教學中去,讓孩子在游戲中不知不覺地完成美術教學活動,自由、自主、愉快地獲得各種能力的發(fā)展。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