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網
全國站
您現在的位置:幼教 > 兒童樂園 > 圖書推薦 > 三歲決定孩子的一生 > 正文

第十四節(jié) 敏感性是孩子的一種本能

來源:新浪網 2009-07-19 19:02:01

說兩句

  孩子的心靈是神秘莫測的,我們有時很難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在很多情況下,嬰兒會出人意料地哭泣,并且排斥大人們的安撫。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其實很多情況是因為,孩子發(fā)現原來的秩序感遭到破壞,于是會覺得身心不舒服,從而哭鬧起來。

  一位媽媽曾經講過關于她女兒的一件事情。那是一個出生大約6個月的小女孩。有一天,小女孩的媽媽走進孩子的房間,把傘放在了桌子上。奇怪的是,就在這個時候,小女孩對著那把傘看了好一會兒,然后開始哭鬧起來。媽媽以為孩子想要玩?zhèn),就微笑著送到她面前。讓媽媽奇怪的是,小女孩把傘推到了一邊并繼續(xù)哭喊。媽媽哄她,但是毫無用處,小孩子變得越發(fā)吵鬧起來。

  那該怎么辦呢?這時候媽媽想了想,就把傘拿到了另一個房間,誰料小孩子竟然立刻安靜了下來。其實孩子的媽媽不知道,她在無意間破壞了孩子對房間的秩序感。大人無意間放了一把傘,結果沒想到這種行為卻嚴重擾亂了孩子對熟悉事物的有序的記憶方式。

  當一件物品放錯了位置時,孩子會最先發(fā)現,并把它放回原處,而成人往往注意不到這種細節(jié)問題,例如,當一只鞋子放在不恰當的地方或者毛巾沒有放回衛(wèi)生間,一個2歲的孩子會突然注意到它,并把它放回原處。

  孩子對秩序的敏感是如此強烈,讓大人們不得不為之嘆服!而且這種對秩序的敏感性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來了,一個不到2歲的孩子在表現這種對秩序的敏感和不滿時,用的不是語言而是他們唯一用來表達不滿情緒的方式——哭鬧。在這段特殊的時間,對他已經熟悉的秩序作出敏感反應成了指導他們行動的指南。

  孩子對秩序的敏感,在他們出生后的第一個月就能意識到。當他經?吹降臇|西總是放在恰當合適的地方時,他會高興。一旦發(fā)現東西擺放的秩序混亂,他們就會感到不舒服,甚至哭鬧。這就是孩子所特有的對秩序的敏感表現。父母如果意識不到這一點,就很難理解孩子莫名其妙的行為。

  一位媽媽剛下班回家感到不舒服,便從床上拿了兩個枕頭,躺在椅子上,打算好好休息一下。這時她年僅一歲半的女兒走過來,纏著媽媽給她講故事。雖然這時候媽媽很累,但是看著孩子可愛的小臉,實在不忍心拒絕。但是,這位勞累了一天的母親實在很難受,講故事的聲音越來越小,旁邊的保姆看到后,馬上扶著媽媽進另一個房間去睡覺了。

  結果,小女孩看到這種情況,失望地大哭起來。保姆以為她是因為媽媽突然離開而感到難過,就去安慰她,然后保姆打算把剛才媽媽用的墊子送到臥室時,小女孩居然大喊大叫起來:“不是墊子,不是墊子!”

  小孩越鬧越厲害,媽媽只好強忍著坐在床上繼續(xù)講故事。大家都以為這樣孩子就會安心了,誰料這個小女孩仍然哭個不停,這時候她已經不再對故事感興趣了,只是口中不住地喃喃道:“媽媽,椅子!”其實,孩子只是想告訴媽媽她應該坐在第一次講故事時的那把椅子上,而不應該是床上。正是因為媽媽和枕頭都改變了原來的位置,而讓她覺得心煩意亂。

  事實正是如此,孩子對混亂的事物會產生厭惡心理,說明孩子有秩序感存在。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們都存在一個對秩序極其敏感的時期,這種狀態(tài)從孩子出生后第一年就會有,而且會一直持續(xù)到第二年。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幼教網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熱點專題

  • 幼兒園教學課件:奇特的建筑
  • 幼兒教學課件:小魚的夢
  • 河頭幼兒園“幫水寶寶搬家”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認識時間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資訊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擇校

幼升小指導

學區(qū)房

幼升小真題

重點小學

上海小學

廣州小學

深圳小學

成都小學

武漢小學

南京小學

北京一類幼兒園

海淀區(qū)幼兒園

西城區(qū)幼兒園

東城區(qū)幼兒園

朝陽區(qū)幼兒園

其他區(qū)幼兒園

幼兒園資訊

教師園地

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教案

教學論文

幼兒園課件

幼兒園教師心得

幼兒園評語

少兒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園必讀

潛能開發(fā)

藝術培養(yǎng)

家庭教育

兒童樂園

科普知識

圖書推薦

睡前故事

成語故事

童話故事

唐詩宋詞

孕育指南

時尚媽咪

健康寶貝

美食廚房

趣味數學

健康飲食

專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