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網
全國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幼教 > 家庭教育 > 語言表達 > 正文

糾正孩子的壞習慣

來源:來自網絡 2009-08-23 16:06:19

說兩句

  導讀:父母與其指責孩子的小毛病,不如去了解一下他們到底有什么壓力,對什么樣的事物感到緊張。

  吮拇指、拉頭發(fā)、挖鼻孔……幾乎所有孩子在焦躁、無聊或疲憊時都會做一些不雅的舉動。家長對此深惡痛絕,總希望能把它們“扳”過來。但有時,過分的關注不僅收效不大,還會適得其反。美國丹佛的兒科醫(yī)生瑪麗安妮·內佛特博士在《育兒》雜志上發(fā)表文章稱,這些兒時的小毛病通常都是無害的,只要順其自然就可以隨年齡增長自行消失。

  1.挖鼻孔

  幾乎每個孩子都挖鼻孔,有的還會把鼻屎抹得到處都是。這不僅是社交上不能容忍的行為,還可能造成鼻孔出血,增加感冒風險。如果孩子挖了鼻孔再揉眼睛,還可能引起結膜炎。

  該怎么做:看到孩子挖鼻孔不要說他們“惡心”,因為這會使孩子覺得你不喜歡他,尤其是學齡前的孩子,可能會有過度反應,變本加厲。家長應用就事論事的態(tài)度讓孩子不要在公共場所做出這種動作。給他們塊手絹;注意及時為他們剪指甲;在房間里可以用加濕器,避免鼻子出現(xiàn)不適。如果孩子不合作,可以給他的手指貼個橡皮膏,讓他挖鼻孔時感到不順手,就會停下來。

  2.拉頭發(fā)

  孩子在5歲以前往往喜歡用手去拽頭發(fā),一旦停下來,就吸吮手指。相對來說,這是比較容易對付的。另外一種比較嚴重的發(fā)生在較大的孩子身上,叫拔毛發(fā)癥,他們會不能克制地長時間扯頭發(fā),這有可能造成明顯的禿頂。

  該怎么做:不要為此懲罰他們,也不要給他剪短發(fā),更不要企圖用買玩具的方法轉移他的注意力,因為這會讓孩子更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在做什么。對學齡前孩子的這種行為,家長只要忽視就可以了,當他們不再吸吮手指時,這個動作也會消失。但大些的孩子如果總拔頭發(fā)就要看醫(yī)生了。

  3.吮手指

  大約有一半4歲以下的小孩都有吸吮手指的毛病。絕大多數(shù)專家認為這是正常的。而且,嬰兒覺得孤獨時,吸吮手指還能幫他舒緩情緒。通常情況下,孩子到了三四歲就不再吮手指了,1/5的孩子會晚一點,到5歲才結束。但如果孩子到了6歲左右換牙時,仍有吸吮手指的習慣,就會對牙齒生長產生不良影響。

  該怎么做:在孩子4歲以前,不必刻意去制止他們,即使孩子年齡稍大還沒有改,也不要為此責罵他們。家長可以為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讓他們做些有益的運動,避免枯燥的生活,比如玩一些需要雙手都動起來的游戲。孩子懂事后,耐心地叫他們不這樣做就可以了。6歲以上的孩子如果因此牙齒受損要盡快去看醫(yī)生,同時也可以考慮去看看心理醫(yī)生。

  4.咬指甲

  10—18歲的青少年不少都愛咬指甲,這表明他們感到緊張、無聊或正在集中精神做一件事。干燥的、有裂痕的指甲也會吸引人去咬,而且一旦開始,就會形成習慣。這很容易傷害指甲周邊的皮膚,引起流血或感染,同時,也會對牙齒,特別是門牙造成損傷。

  該怎么做:不要指責孩子的指甲難看,這只會加重他們的這種行為;也不要讓他們用指甲去做挖土這樣的動作,因為這會使指甲邊緣變得粗糙,刺激他們去咬。家長應該每天對孩子的指甲做護理,涂些滋潤乳,修理指甲的邊緣,用指甲銼把不平整的地方弄好。

  5.舔嘴唇

  舔嘴唇或咬嘴唇是孩子想要滋潤干燥開裂嘴唇的表現(xiàn)。當他們感到緊張、焦慮、疲勞時,舔唇動作會明顯增加。這種行為易使嘴部皮膚出現(xiàn)感染,令嘴唇周圍一圈的皮膚呈現(xiàn)紅色。

  該怎么做:不要對此過分留意,但要給孩子一些護唇膏,讓他隨意使用,晚上也可以敷上凡士林促進皮膚愈合。

  6.磨牙

  15%的孩子有睡覺磨牙的習慣,對此,專家還沒有給出確切的原因。但有種理論認為,這是神經緊張的一種表現(xiàn)。長期用超出平時的力量運動下頜,會使下巴酸痛,牙齒也會變得松動,還可能引起頭疼。

  該怎么做:不要責備孩子,更不要在磨牙時把他叫醒。堅持帶孩子做牙科檢查,可以預防磨牙。盡量減輕孩子的生活壓力,比如睡覺前聊聊天,幫他放松心情。

  7.男孩愛抓自己的“小雞雞”

  小男孩總愛玩自己的“小雞雞”,對此,多數(shù)父母認定是個壞毛病。實際上,這只是孩子在熟悉自己的身體,對幼兒是完全無害的。所以家長不應該做出過分的反應,這會讓剛學走路的孩子誤以為自己出了什么問題,精神上受到傷害。其實,當孩子逐漸長大,意識到這樣的舉動在公共場合不能被接受時,他就會不這么做了。

  該怎么做:把身體每個部分的正確名稱教給孩子。如果孩子小時候在其他人面前露出生殖器,要不動聲色地用其他活動轉移他的注意力。到了四五歲,可以告訴他,生殖器是不可以在其他人面前展示的。如果孩子在規(guī)勸后仍經常這樣做,還總想觸碰其他人的,那就應該尋求醫(yī)生的幫助了。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幼教網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微信
    ID:aoshu_2003

熱點專題

  • 幼兒園教學課件:奇特的建筑
  • 幼兒教學課件:小魚的夢
  • 河頭幼兒園“幫水寶寶搬家”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認識時間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資訊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擇校

幼升小指導

學區(qū)房

幼升小真題

重點小學

上海小學

廣州小學

深圳小學

成都小學

武漢小學

南京小學

北京一類幼兒園

海淀區(qū)幼兒園

西城區(qū)幼兒園

東城區(qū)幼兒園

朝陽區(qū)幼兒園

其他區(qū)幼兒園

幼兒園資訊

教師園地

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教案

教學論文

幼兒園課件

幼兒園教師心得

幼兒園評語

少兒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園必讀

潛能開發(fā)

藝術培養(yǎng)

家庭教育

兒童樂園

科普知識

圖書推薦

睡前故事

成語故事

童話故事

唐詩宋詞

孕育指南

時尚媽咪

健康寶貝

美食廚房

趣味數(shù)學

健康飲食

專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