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網
全國站
您現在的位置:幼教 > 幼兒園資源 > 教學論文 > 綜合性論文 > 正文

淺析幼兒生活化經驗的建構

來源:來自網絡 2009-11-13 16:14:34

說兩句

  導讀:任何理論都要經受實踐的考驗才能成為真理,任何經驗也必須能為人的發(fā)展服務而具有意義。所以,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教育才是最本色的教育,也是一個人建構最有益的經驗的重要途徑。孩子對蜜蜂的茫然已顯示出了紙上談兵的弊端來了,所以,盡量發(fā)揮實地實物的力量,讓幼兒面對面地去接觸、去感知,是幼兒獲取有益經驗的重要途徑。

  一、幼兒的經驗現狀呼喚生活化

  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后,我?guī)е蝗盒“嗪⒆釉谛@附近散步。在盡享大好春色的歸途中,忽然傳來了一個孩子的驚呼聲:“哇!一只蟲子!”循著聲音望去,果然,在一輛摩托車的坐墊上,正蠕動著一個小不點兒。“這是什么?”看著這個張著翅膀、緩慢爬行的小東西,周圍的孩子竟然一臉的茫然。面對孩子們的一片茫然,我不禁沉思了起來:孩子們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了許多關于蜜蜂的故事,會哼唱“小蜜蜂,采花蜜”的歌曲,圖書、電視中的蜜蜂也比比皆是,為什么今天遇上了真實的蜜蜂卻反而不認識了呢?回首教育歷程,我們現行的幼兒教育中,孩子們擁有的究竟是怎樣的認識和體驗?我們原先一味追求的孩子所謂的“知道”究竟能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多大的意義?很多老師都知道,《綱要》在總則部分就明確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huán)境,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fā)展的經驗。然而,“知道”并不等于“做到”,觀念落實到行為并不是簡單的一步之遙。教育向幼兒的生活回歸已是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趨勢。如何幫助幼兒建構真正有益的生活化的經驗已迫在眉睫。

  二、以往教育對生活化的認識漸顯誤區(qū)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們雖然也能將一些生活資源納入教學之中,但對于生活化的認識卻日漸顯現出一個誤區(qū):即將兒童的生活作為添加在教學活動中的調料和點綴,沒有從根本上使教學關注生活、親近生活,教學日漸走向虛擬。如以往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時常會借助圖片、錄像甚至是精心制作的課件來認識各個動物、植物,而對現實生活中的“實物”這一資源卻很少利用。如此一來,孩子們對圖片、電視等虛擬物像倒是熟悉了,而對于真實的事物倒是“少見多怪”了(就如本文開頭所說到的小蜜蜂一樣)。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我們往往對事物純知識性的介紹偏多,相對而言較缺乏與現實生活的關聯和真實的體驗。有些活動并不是真正來源于孩子的生活,也沒有真正地回到孩子的生活中去。

  三、正確認識生活化,幫助幼兒建構生活化的經驗

  我們所指的生活化是指盡可能地利用幼兒園及周邊的一切人和事去學習經驗、學習策略,使幼兒愉快學習、有益學習,進而使幼兒的人格得到發(fā)展,使之充滿熱情、充滿向往,為現在及今后打下良好基礎。那么,如何幫助幼兒建構起真正有益的生活化經驗呢?關鍵還在于教育和生活的互動。

  (一)生活是幼兒經驗建構的重要資源。

  陳鶴琴先生早就有過一句名言: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如今《綱要》在關于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原則中也提出: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所以教育應立足生活,向生活回歸。

  1、充分利用自然環(huán)境資源,捕捉教育素材。

  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環(huán)境之中,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蟲魚禽獸、山川河流都是孩子們觀察、欣賞、表現的最直接的教育資源。春天,我們帶孩子們一起郊游、放風箏,踩著青青的草兒,聞聞花兒的香味;夏天,我們和孩子一起圍著水池盡情地嬉戲,在不同的材料中探索著各自的沉;秋天,我們一起撿起了落葉,看看、分分、印印、玩玩,和落葉一起隨風起舞;冬天,我們唱著冬爺爺的歌曲,圍著光禿禿的樹干做起了游戲。大自然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孩子們在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中,主動、自覺地去看、去聽、去觸摸、去感知,獲得的是最親近生活的豐富而感性的經驗。

  2、有選擇地開發(fā)和利用社區(qū)資源,擴展學習空間。

  個體作為一種文化存在,它首先必須是社會的存在。人是不可能脫離社會、脫離他生長的社會群體而獨立成長的。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qū)密切聯系,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幼兒園周圍的菜場、超市、醫(yī)院、圖書館、體育場等豐富的社區(qū)資源都是幼兒學習的對象。菜場上,他們可以真切地觀察到各種各樣的蔬菜、水產品、禽肉品……,獲得真實而豐富的認識和體驗;超市里,幼兒可以清晰地看到琳瑯滿目的商品有序地分類擺放,在標簽上了解到商品們的名稱與價格,獲得購貨付錢時數與量的真實體驗,享受成功交往的快樂。

  3、及時發(fā)現生活中有意義的事件,豐富已有經驗。

  每個幼兒都生活在社會當中,每天都與周圍環(huán)境發(fā)生著互動,來源于生活的直接經驗是幼兒成長的最好教材!毒V要》也指出: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fā)事件中所蘊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像奧運會期間的熱門話題、全民運動會期間的運動熱潮、“國慶節(jié)”“兒童節(jié)”“三八婦女節(jié)”等一系列的節(jié)日文化以及幼兒生活中的一些突發(fā)事件都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們的注意力,都是幼兒關注的對象,教師要善于挖掘,把它們納入到幼兒的學習范疇中來,不斷豐富幼兒的生活化經驗。

  (二)生活是幼兒經驗建構的重要途徑。

  1、發(fā)揮實地實物的力量,力爭教育零距離。

  任何理論都要經受實踐的考驗才能成為真理,任何經驗也必須能為人的發(fā)展服務而具有意義。所以,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教育才是最本色的教育,也是一個人建構最有益的經驗的重要途徑。孩子對蜜蜂的茫然已顯示出了紙上談兵的弊端來了,所以,盡量發(fā)揮實地實物的力量,讓幼兒面對面地去接觸、去感知,是幼兒獲取有益經驗的重要途徑。

  2、教育與生活、游戲相結合,豐富經驗外延與內涵。

  《綱要》明確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guī)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與生活、游戲之中。”幼兒園的教育是全面的、啟蒙性的,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教育與生活、游戲相結合,既能使教育立足生活,又賦予了教育廣闊而精彩的發(fā)展空間。如在《美麗的小區(qū)》主題活動中,我們帶領孩子參觀了新型的小區(qū),優(yōu)美的綠化、高聳的住宅樓、齊全的設施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些居住于此的孩子還自告奮勇地當起了小導游;氐接變簣@之后,孩子們仍在熱烈地討論不休,并用繪畫、手工制作等方式表現出了自己對小區(qū)的不同感受。在區(qū)角游戲時,他們用各種積木也“建”起了高高的樓房、“種”上了遍地的花草,連“超市”、“醫(yī)院”、“銀行”、“菜場”等一系列的配套設施也像模像樣地“開張”了。不一會兒,又“招商引資”開起了“肯德基”分店,辦起了“公交車站”……在這里,呈現出來的活脫脫就是一個“小社會”。生活給了孩子豐富而感性的經驗,而游戲又使幼兒已有經驗的外延不斷拓展、內涵不斷深化。在這樣一個教育、生活、游戲反復結合的過程中,幼兒的經驗不斷提升且日漸豐富。

  綜上所述,幼兒經驗的建構離不開生活。聯系生活、激活經驗、體驗生活,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的檢驗中去,這樣,才能獲得真正有益于幼兒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真實體驗,才能實現《綱要》所積極倡導的時代理念!

  太倉市城廂一小幼兒園 謝玉蘭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幼教網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熱點專題

  • 幼兒園教學課件:奇特的建筑
  • 幼兒教學課件:小魚的夢
  • 河頭幼兒園“幫水寶寶搬家”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認識時間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資訊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擇校

幼升小指導

學區(qū)房

幼升小真題

重點小學

上海小學

廣州小學

深圳小學

成都小學

武漢小學

南京小學

北京一類幼兒園

海淀區(qū)幼兒園

西城區(qū)幼兒園

東城區(qū)幼兒園

朝陽區(qū)幼兒園

其他區(qū)幼兒園

幼兒園資訊

教師園地

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教案

教學論文

幼兒園課件

幼兒園教師心得

幼兒園評語

少兒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園必讀

潛能開發(fā)

藝術培養(yǎng)

家庭教育

兒童樂園

科普知識

圖書推薦

睡前故事

成語故事

童話故事

唐詩宋詞

孕育指南

時尚媽咪

健康寶貝

美食廚房

趣味數學

健康飲食

專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