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網
全國站
您現在的位置:幼教 > 幼兒園資源 > 教學論文 > 綜合性論文 > 正文

我們改變了什么?我們還能改變什么?(三)

來源:來自網絡 2009-11-16 16:10:41

說兩句

  導讀:反思性實踐是有思想的教師非常重要的東西。教育需要哲學,教師需要哲學思維。哲學的一個最基本的思維特征就是反思性。沒有哲學層面的反思,不可能做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

  ——在“全國第二次實施《綱要》經驗交流會”上的報告

  我們幼教已經做了那么多事情,已經改變了那么多,那么我們還能改變些什么呢?我提兩條:做有思想的教師,辦有文化的幼教。這是我個人的看法。

  做有思想的教師

  在今天的社會背景下,我個人前所未有地覺得要強調思想的力量,強調做有思想、有品味的教師。幼兒教育機構是文化單位,但我們是不是有文化的人呢?從這個角度,我覺得在貫徹《綱要》的過程中,每一個教師都應該努力成為一個思想者。這里我講兩點,一是思想和創(chuàng)造,二是讓讀書成為習慣。

  剛剛啟動了“園本教研制度建設”這個教育部的項目,這個項目希望通過園本教研制度建設幫助教師發(fā)展。發(fā)展什么呢?我認為發(fā)展思維方式比補充知識更重要。園本教研不是成天講這個課怎么上,只談技能性問題,而是要引導教師去思想,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幼兒園教師要博得職業(yè)的尊嚴,只有設法成為有思想的人。而思想來自實踐和反思,來自讀書和學習。

  先說思想和創(chuàng)造。一談到幼兒園教師,一般人就想到唱唱跳跳,這是對幼兒園教師形象的歪曲。但另一方面我們自己想想,我們是不是具備高素質呢?我在研究生課堂上講,我們不斷地提高理論素質,不光是為做學問,也是在維護我們自己的尊嚴。

  教師要做有思想的人。當肩負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這一使命的時候,教師必須要從一個教學工具向“知識工作者”轉變。這個詞我打了引號,因為它是來自托夫勒的。在知識社會的背景中,做教育的人是知識工作者。這種知識工作者不同于體力勞動者,也不同于技能型工匠,是有思想的人,因為教育的本質按斯騰豪斯的話說是“引導”。他認為教育有三個過程,即訓練、教學、引導。訓練給學生技能,教學傳遞固定的知識、信息,而學生最重要的批判意識、思考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造性、想像力、情感等,這些東西都不可能通過訓練或者教學直接達到,是不可教的。因此,人的高級素質的發(fā)展必須“引導”。“引導”是教育的本質。要做這樣一個“引導者”不可能是沒有思想的。要成為“引導型”的教師必須發(fā)揮主動性,自己來改變自己,別人是不可能替代的。泰戈爾說“最遠的距離是到達你自己”,就是說改變自己是多么不容易。不管外界怎么樣,首先落實到自己,把自己提升到一個“知識工作者”的高度。如果每位幼教老師都能夠這樣要求自己,通過各種途徑,把自己提高到這樣一個水平,那幼教就再不是隨便找一個人就可以替代的了。如果用錢就能堆出一個有思想的教師的話,那相當容易,但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就像我們不可能用錢來堆砌一個諾貝爾獎一樣。一個創(chuàng)新型的社會需要他的每一個成員做出超越自己的努力,但是很遺憾,在幼教界,一種懶于思索的、跟風的現象很普遍,盡管在文章中什么“自主創(chuàng)新”、“機制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性”等概念滿天飛,但很多都是在玩概念。有幼兒園問我,這些我們都說過了,接下來還有什么新的嗎?我認為,做事情重于玩概念、寫文章,能具體地實際地改變一點現實都了不起。不少文章“只是文字的再現而不是思想的真實發(fā)展”,最可怕的是“它毀壞了知識所表征的事物,也因此對事物視而不見”。這是哈佛大學施耐爾教授的話,我十分贊同。我們不能把創(chuàng)新當作標簽,輕視思想,懶于思考。

  發(fā)展課程意識。我個人認為,課程意識在幼教界是薄弱的甚至缺失的。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課程意識是什么呢?簡單地說就是對課程的敏感性與自覺性。這里說的課程是指大課程而言,區(qū)別于具體的活動,是對于教育整體的敏感和理解,對教育本質的深刻理解。長期以來很多老師只有教學意識,沒有或不重視課程意識。很多地方的教研活動長期以來只培養(yǎng)教師的教學意識或具體活動意識,卻忽視課程意識。我經常問組織活動的教師:“這個班在這個時候用這種方式搞這個活動,你為什么認為是合適的?”教師的回答常常是“教材上是這樣的”、“活動計劃是這樣的”。很多老師在教學的具體能力方面是非常強的,只要給個目標,都能夠設計出很精彩的活動來,都能夠說出我這個教學活動要完成什么目標,怎么實施,什么結果等,但深層的思考卻很缺乏。

  課程意識考慮的是前提性的問題,如教學目標合理嗎?過程合理嗎?是否與教學的本質相沖突?即追問目標的合理性、過程的合理性。做有思想的教師需要發(fā)展課程意識。一個有課程意識的教師會考慮活動目標是否合理,如果目標本身不合理,與兒童的發(fā)展是沖突的,那么這個活動再“精彩”也仍然不合理。課程意識與教學意識很大的一個區(qū)別在于,教學意識更多地關注教學的技術問題,而課程意識則更多地關注教學的價值問題,追問目標的合理性。這個合理性從哪里來呢?應了解你的地區(qū)、你的班級、你的幼兒,理解教育教學的本質,F在有的地方完全進入一個誤區(qū),就愛比賽怎樣上課,不管實際情況如何變化,所以導致合理性很差。這種課程意識的缺位是現代的刻舟求劍,兒童的變化就像流動的河水,但我們常常視而不見。我曾看到有的教師用為彼地彼民族的幼兒準備的教案原封不動地搬到此地此民族來,全然不顧情況的變化,照章“表演”。現在有些地方時興借班上課,我毫不客氣地反對,因為它化解了、解構了幼教最基本的東西,即對兒童的深刻理解。我們不能迷信教材、教案,這些資源必須加上課程意識來駕馭,才能符合兒童的需要。

  教學意識和課程意識的另一個主要區(qū)別在于功能上,如果沒有課程意識的指導,教學意識容易不恰當地追求功能的最大化,而課程意識追求的是功能的適宜化。什么意思呢,很多人說能教兒童認識多少字,多少拼音,這有什么稀奇呢?小學化幼教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不把這些符號學習功能放在兒童長遠的整體的發(fā)展中來定位,而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功能最大化。如果放到兒童整體發(fā)展的背景中,那就一定要保證孩子像孩子那樣去學習,讓他有游戲的自由,有和同伴交往的時間,不能剝奪兒童的其他發(fā)展機會而只讓他們記住這記住那,這是典型的沒有課程意識的表現。課程意識關注課程的價值,關注我們的教學究竟是為什么,所以在宣傳《綱要》的時候,我們曾經反復地宣傳教科文組織負責人的話,他說,各個國家的基礎教育可以有不同的起點,大家有不同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但是全世界的基礎教育有共同的標準。我們可以把孩子學的字、算的題最大化,但孩子在學的過程中是不是變得越來越喜歡學習,越來越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越來越有健康的心態(tài),積極樂觀向上,如果越學越厭學,越學越依賴,越學越沒有自信,那不管怎樣都是失敗的教育。所以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一定要不斷思考幼教的根本問題,不斷思考《綱要》最基本的精神,而不是急功近利,追求個別功能的短期效應最大化,損害兒童發(fā)展的根本目標。

  當然,教學意識也是重要的,只是目前普遍地缺少課程意識,所以特別強調一下。

  反思性實踐精神。反思性實踐是有思想的教師非常重要的東西。教育需要哲學,教師需要哲學思維。哲學的一個最基本的思維特征就是反思性。沒有哲學層面的反思,不可能做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剛才朱司長也提到了,哲學是幫助幼兒園老師發(fā)展和深化自己思維的非常重要的武器。很多老師認為,哲學那么抽象,跟我有什么關系?其實,教育哲學是我們衡量教育價值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要有正確的教育價值觀,要對教育有判斷力,都離不開哲學思維。我們需要用教育哲學來思考幼兒教育,思考幼兒的發(fā)展,思考兒童觀的問題,等等。現在發(fā)展課程,為什么要搞綜合課程,為什么要以幼兒的生活邏輯來組織課程,為什么要提倡“建構性”,這些問題都無一不與哲學相關?傊逃軐W能幫助我們發(fā)展反思能力,而不僅僅停留于表面。

  再談一談讓讀書成為習慣。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要讀書讀書再讀書。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1995年聯合國定下來的。這個日子是非常特殊的日子,塞萬提斯、莎士比亞,他們都是在這一天辭世的。每到這一天,就像余秋雨先生所說的,用讀書來紀念這兩位大文學家。幼教界不少老師讀書太少,不想讀書,覺得讀書沒意思,有的沒有讀書的方法。讀書是中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大家可以列舉出很多名言,這里列舉南宋一文學家的話,非常有意思:“饑讀之以當肉,寒讀之以當裘,孤寂讀之以當友朋,幽憂讀之以當金石琴瑟也!”意思就是人餓的時候,讀書可以當肉吃,冷的時候讀書可以當毛衣,孤寂的時候讀書就像跟有思想的朋友對話,而幽憂時讀書如享受優(yōu)雅的琴瑟。我覺得讀書可以極大地提升幼教老師的思想、專業(yè)水平。現在正在建設學習型社會,“把幼兒園變成學習型組織”這些話也滿天飛,“學會讀書”是學習型社會最重要最基本的素質,那首先就要把自己變成愛讀書的人,我想這是最基本的。我看到許多幼兒園圖書角沒人進,如果老師自己都不喜歡讀書,她怎么會去重視圖書角呢?又怎么能培養(yǎng)幼兒的閱讀興趣呢?做有思想的教師,從提升自身來說,重要的途徑就是“讓讀書成為習慣”。在今天經濟大潮的沖擊下,我們很希望幼教界多一點書卷氣,不斷提升品味與素質。

  華東師范大學 李季湄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幼教網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熱點專題

  • 幼兒園教學課件:奇特的建筑
  • 幼兒教學課件:小魚的夢
  • 河頭幼兒園“幫水寶寶搬家”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認識時間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資訊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擇校

幼升小指導

學區(qū)房

幼升小真題

重點小學

上海小學

廣州小學

深圳小學

成都小學

武漢小學

南京小學

北京一類幼兒園

海淀區(qū)幼兒園

西城區(qū)幼兒園

東城區(qū)幼兒園

朝陽區(qū)幼兒園

其他區(qū)幼兒園

幼兒園資訊

教師園地

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教案

教學論文

幼兒園課件

幼兒園教師心得

幼兒園評語

少兒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園必讀

潛能開發(fā)

藝術培養(yǎng)

家庭教育

兒童樂園

科普知識

圖書推薦

睡前故事

成語故事

童話故事

唐詩宋詞

孕育指南

時尚媽咪

健康寶貝

美食廚房

趣味數學

健康飲食

專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