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網(wǎng)
全國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幼教 > 重點小學 > 西城區(qū)小學 > 正文

民族團結(jié)小學前身之一穆強小學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張巨齡 2011-04-26 10:52:47

說兩句

  北京市西城區(qū)民族團結(jié)小學從1995年9月1日正式命名,先后于2002年9月、2005年1月順利完成了與德外四小、德外五小的合并工作。并于2005年9月1日搬入新校址。新校舍位于德勝地區(qū)—中關村德勝科技園區(qū),15個專業(yè)教室、200米環(huán)形跑道、室外足球場、風雨操場成為了新民小的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民族團結(jié)小學都有哪些歷史呢?可以看看下面的故事!

  1947年深秋,我隨父母到了北京。起先住在馬甸西村后胡同5號。翌年5月搬到德勝門豁口內(nèi)的蔣養(yǎng)房胡同28號——現(xiàn)在的新街口東街,讀書也從成達師范第一附。ń“海淀區(qū)馬甸民族小學”),轉(zhuǎn)到了現(xiàn)在西城區(qū)“民族團結(jié)小學”的前身之一——德勝門外的穆強小學。

  那時的德勝門外大街可沒有現(xiàn)在這樣寬闊,都是破土碎石混雜鋪開的路,坑坑洼洼的。路兩邊是鐵锨挖成的排水溝。每當大雨滂沱,溝滿壕平,污水橫流,路面就更泥濘難行了。

  聚居附近的多是回族兄弟,除了一些人經(jīng)營勤行外,更多的則是做騾馬行生意,像“萬隆馬店”、“福順馬店”、“俊生馬店”,還有“悅來”、“聚和”、“興盛”等等。

  德外大街的歷史上也曾有過什么“簡易小學”、“短期小學”等,但且辦且停,沒有一所能堅持下來的。所以,那時候你走在這條街上,?吹皆诜壳拔莺鬅o所事事、追跑打鬧的孩子們。于是,一些有識之士決心興辦教育,他們積極倡議,慨然捐資,并于1948年5月創(chuàng)辦了一所以“普及國民教育”的科學文化知識為主,兼授民族常識的“北平私立穆強小學”,即今天的“西城區(qū)民族團結(jié)小學”真正的前身。

  這所學校最初是設在現(xiàn)今仍坐落在安德路西口外路東的“清真法明寺”內(nèi),是所寺、校合一式的學校,規(guī)模雖不大,但學校董事會的成員,都是當時社會上很有影響的知名企業(yè)家和社會知名人士,其中董事長薛文波就是一位值得說說的回族學者、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1934年,文波先生年僅25歲就在馬甸創(chuàng)辦了西北公學第四附屬小學,成為當時小有名氣的教育工作者。1937年,他積極參與抗日宣言簽名活動,拒絕日偽的威逼利誘,并化裝逃出虎口去了香港。1938年,他參加中國回教近東訪問團宣傳抗日。回國后,文波先生相繼擔任了北京回民學校前身之一——成達師范學校校長、“中國回民青年會”北平分會會長,并創(chuàng)辦了同樣是今回民學校前身的“燕山中學”。1949年他毅然投身新中國的建設事業(yè),隨同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西藏,宣傳民族團結(jié)工作,創(chuàng)建了拉薩第一所民族小學。

  記得,開學的第一天,文波先生給大家講話,當他向同學們介紹學校的校長時,第一句話說的就是:“同學們,今天我要先給大家介紹我們的張校長,怹(老北京話的第三人稱敬詞)可是我的老師啊……”一下子,滿場一陣歡笑。這“張校長”,就是我的父親張子文。

  早在清宣統(tǒng)元年(1909),也就是文波先生剛剛出生的那一年,父親就已在當時的馬甸清真寺創(chuàng)辦過一所小學校。清真寺里講漢文,這在當時的回族社會中可是件破天荒的大事,引起了一番震動和爭論。所以,這學校雖不大,名氣可不小。它,不但在北京廣有影響,而且引起了外國研究民族學的學者們的關注。當時,一位名叫馬歇爾·布魯姆霍爾的英國專家就在他出版的題為《中國伊斯蘭教——一個被忽視的問題》的專著里記述道:北京的阿瑟·科特先生會說阿拉伯語。他曾參觀過北京及其他一些地方的許多清真寺。當他提到他曾參觀過的北京北面的馬甸莊清真寺時寫道:“這里有一座很美麗的清真寺,它確實是我看到過的清真寺中最漂亮的。主持這個寺院的毛拉戴著一頂白色的大頭巾帽(即頭上纏著代思他勒)。這位毛拉是一個非常平易的人,他有很高的文化修養(yǎng),會說阿拉伯語、波斯語和漢語,還懂得一些德語。這里有一所不大的學校,只有15名學生,他教這些學生學阿拉伯語。這位毛拉的阿拉伯語知識非常豐富”。

  這里,阿瑟·科特所說的“毛拉”,就是文波先生介紹的、我們“穆強”的首任校長:我的父親張子文。

  1948年,父親已73歲高齡,而文波先生才39歲,雖然他沒有在父親辦的學校讀過書,但父親當年所寫的那個學校的校歌,文波先生卻也能唱出幾句呢。所以,他從幼年起就一直尊敬,并稱之為“老師”。日子長了,經(jīng)文波先生和老師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講述,同學們就知道了不少關于父親那富有傳奇般色彩的故事,比如,庚子年間,八國聯(lián)軍侵略,他如何用德語怒斥敵兵,保護了古寺文物和當?shù)厝罕,使之免遭焚毀和涂炭?br />
  這所學校,有當時著名人士組成的董事和老師,如劉彩彰、王國祥、馬國璽、馬育蘭、李文善、黑頌扶先生等,都是那時的回族名士,還有馬金鵬先生,解放后成為了北京大學東語系的教授,馳名于國內(nèi)回族學界。所有這一切,都在我們那時幼小的心靈以及以后美好的回憶中時時地泛起自豪。

  德勝門,是北京的北大門。那時,除了而今作為文物保護單位保留下來的那座箭樓之外,還有一座巍峨而敦實的城樓。它,矗立在箭樓的正南約三四百米的地方。城樓的兩側(cè)分向東、西兩邊的安定門和西直門方向伸展開去的,是高而寬厚的城墻。城樓頂閣的下方是一孔寬闊高大的拱形城門洞,可供車輛以及商賈小販,或讀書、上班的人從這里往來穿梭。

  箭樓與城樓之間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護城河,河的南岸是一條向東西延伸的鐵道,每當有火車通過的時候,道口的標志欄桿都會被放下,人來人往,熙熙攘攘,但我不記得有誰曾違規(guī)而貿(mào)然地從桿下鉆行。所以,雖是一二年級上學的我們,平素的往來也是安全的,并不像今天這樣,都已是五六年級的大孩子了,還必須得家長們接送。

  但,到了1948年將近年底,朔風凜冽,我雖依然如故地上學、回家,回家、上學,但那座任我獨自往來的城下,卻越來越不那么安全了。

  而今,我已逾古稀,但每每穿行在母校“穆強”——如今的西城區(qū)民族團結(jié)小學的街巷旁,都不由得喚起兒時的記憶。我不時地駐足:如今,它那拔地而起的教學大樓,那寬敞的操場,那嫩綠的草坪,那交相隱映的樹木鮮花,那靜謐而令人愜意的氛圍,都使我由衷地欽羨了:呵,母校的親愛的年輕一代的少年朋友啊,請珍惜你如花似錦的年華和安定美好的生活,為了祖國燦爛輝煌的明天,積極奮發(fā),更加努力地學習吧!(張巨齡)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幼教網(wǎng)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熱點專題

  • 幼兒園教學課件:奇特的建筑
  • 幼兒教學課件:小魚的夢
  • 河頭幼兒園“幫水寶寶搬家”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認識時間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資訊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擇校

幼升小指導

學區(qū)房

幼升小真題

重點小學

上海小學

廣州小學

深圳小學

成都小學

武漢小學

南京小學

北京一類幼兒園

海淀區(qū)幼兒園

西城區(qū)幼兒園

東城區(qū)幼兒園

朝陽區(qū)幼兒園

其他區(qū)幼兒園

幼兒園資訊

教師園地

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教案

教學論文

幼兒園課件

幼兒園教師心得

幼兒園評語

少兒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園必讀

潛能開發(fā)

藝術培養(yǎng)

家庭教育

兒童樂園

科普知識

圖書推薦

睡前故事

成語故事

童話故事

唐詩宋詞

孕育指南

時尚媽咪

健康寶貝

美食廚房

趣味數(shù)學

健康飲食

專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