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森葳WISDOM 2018-05-17 16:39:58
3
證實孩子是否在說謊
當父母懷疑自己的孩子說謊時,應(yīng)該首先進行仔細的調(diào)查、了解,搞清楚孩子是不是真的在說謊,因為有的時候父母的判斷不一定是正確的,如果沒有搞清事情真相就魯莽行事,可能會給孩子的心靈帶來不利的影響,甚至會造成親子關(guān)系的緊張。
4
弄清孩子說謊的原因
當孩子預(yù)期事情會有負面后果而說謊時,父母應(yīng)了解孩子的需要,訂立更實際的規(guī)則;假如是孩子可以做得到且愿意做的,他自然不用說謊了。另外,有些孩子會因為跟父母的接觸機會少,所以用說謊的方法去爭取父母的關(guān)注。換句話說,父母平日應(yīng)加強與孩子溝通互動,多了解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guān)愛與注意。
5
將計就計,將謊言轉(zhuǎn)化為智慧
可能媽媽們沒有想到,在孩子的謊言背后還孕育著智慧種子吧!對孩子而言,說謊,尤其是幻想性說謊是他們思維能力得到發(fā)展的最好見證。
只要媽媽根據(jù)孩子說謊的情況分別對待,并進行恰當引導(dǎo),孩子的說謊就不再是令媽媽頭痛的問題。相反,利用孩子的說謊行為,媽媽可以培養(yǎng)出一個更加充滿想像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聰慧孩子。
6
將責罰變得更策略些
當孩子做錯事,為逃避責罰而說謊的時候,媽媽不要如臨大敵般地對待他們。這樣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同時也不見得能立竿見影地改變孩子的說謊行為,相反還可能讓孩子更加依賴說謊來逃避責罰。
聰明的媽媽可以利用孩子的這次錯誤做點別的文章,既讓他們明白自己的錯誤,又不失時機地利用說謊行為開發(fā)孩子的智力。比如,媽媽可以直截了當?shù)刂赋龊⒆拥腻e誤,溫和地提醒孩子以后不要犯同樣的錯誤,然后再給他們提出要求:你可以通過別的方式彌補自己的錯誤行為,并免于懲罰,比如編一個自己想像的故事等。
7
給孩子一次設(shè)法補救的機會
如果孩子發(fā)生行為性說謊,媽媽一定要相信孩子會改正錯誤,并可給孩子提供一個設(shè)想補救方案并實施方案的機會。這樣,既可以讓小孩自省,同時也可通過給予孩子設(shè)法補救方案的機會,讓他們開動腦筋自己解決問題,養(yǎng)成自己對自己的錯誤行為負責的習慣。
比如,孩子拿了別的小朋友的玩具回家,媽媽可以讓孩子自己思考,應(yīng)該采取什么樣的方式來彌補自己的錯誤?聰明的孩子可能會想出很多方案,如把玩具還給人家并道歉;
把玩具還給人家的同時,把自己的玩具借給人家玩;把玩具先還給人家,然后再與人家商量,說服小朋友把玩具借給自己玩一會兒等。
8
如果你明知孩子說謊,不要對他一再追問
其實,父母是希望能夠再給孩子一次說實話的機會,結(jié)果反倒又給了孩子一次說謊的機會。因此,如果父母知道真相,就不要再反問孩子;當父母不知道真相,但是能夠肯定孩子的答案也不可信,那么也不要向孩子提問題。
總之,不要向?qū)δ阏f謊的孩子提問題。否則,只能迫使孩子再用謊言遮掩他先前的謊言,既加深了孩子心理的內(nèi)疚和不安,也使父母更加火冒三丈。與其這樣,還不如相信自己的判斷,告訴孩子你希望或要求他如何去做。
9
告訴孩子你知道他說謊
很多孩子在說謊之前根本就沒想他們還能說點別的理由。因此,父母可以先發(fā)制人:“我知道,如果我問你,你肯定不想對我說實話。不過,我希望你能給我一個更好的說法。準備好了嗎?我要問了。”
然后向孩子提出問題。這種做法好處: 一、它給孩子時間去決定是張口就說謊呢還是說些其他的;二、它避免了相互爭執(zhí)激烈化;三、既然父母允許孩子說謊了,有了心理準備,那么父母就不會生氣或者煩躁不安了。
10
可以讓孩子也嘗嘗謊言的滋味
比如,孩子想去看電影,父母答應(yīng)他了。可是一會兒父母又不承認了,孩子就會問為什么爸爸媽媽說謊。這時候,父母可以很輕松地告訴他:“我認為有沒有說實話并不重要。也許剛才我是順口說‘好吧’,但是并不真的說明就得帶你去。
我感覺你在家里愿意我們用這種方式和你說話,你也這樣對待我們。你是在告訴我“我”必須說實話嗎?但是,說不說實話對你就不重要了嗎?這樣做公平嗎?”聽完這樣的一番話,孩子的感受可想而知。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xué)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