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樂山市積木寶貝科學早教 2018-06-07 13:50:50
清明期間,馬伊琍的一篇育兒心得,在網(wǎng)絡上引起網(wǎng)友熱捧。文章中,她反思了自己如何盲目追捧育兒理念、又如何放棄了自己母性的直覺,最終導致孩子安全感建構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些不該有的狀況。
今天借著對中外育兒理念的思考,一起將這位明星媽媽的反思分享出來,希望幫助到更多新手父母們。
愛馬兩三歲時我寫過一篇關于睡眠的博客,結尾我說,這篇文章只是寫下來,但是很多方法我也很迷茫,現(xiàn)在覺得對的未必以后就對,因為育兒方法的對錯真的是需要時間來證明的,有的可能要十幾年后才見分曉。
如今隨著妹妹的成長,我越來越后悔在愛馬一歲時進行的哭聲免疫訓練,雖然兩天就成功讓她學會睡整覺,可一歲半時又開始反復,睡著后她總會醒一次,哭著拍手求抱抱,發(fā)現(xiàn)沒人理之后只好再哭著睡著,而我固執(zhí)地在黑暗中盼她快睡著,麻痹自己去漠視她的無助,甚至以為她長大了不會記得這些哭泣的夜晚。這種煎熬于我于她于全家都是巨大折磨,最后聽我媽媽的勸,把她的床緊挨我的大床,半夜醒來就伸手拍拍她,從此我們和她都睡得無比踏實。
回想08年時期中外流行的育兒理念多么扭曲,出生起不讓多抱孩子也不讓搖晃,怕孩子從此依賴大人懷抱才肯睡;喂奶要三小時喂一次,導致大部分母乳媽媽看見寶寶一小時就餓,以為是自己奶水不夠開始加奶粉,殊不知母乳極易消化,純母乳寶寶一個多小時喂一次很正常。還有月子里訓練定時把尿,偶爾把到了就以為孩子學會了,其實孩子兩歲左右括約肌才發(fā)育好懂得控制大小便,過早的把尿訓練既對嬰兒脊椎不好,又容易造成孩子尿頻……各種規(guī)矩無疑是在制造軍事化管理的標準寶寶!
更可怕的是一本英國著名皇家育兒師的書極為流行,書里嚴格規(guī)定了出生后孩子各階段的吃奶睡覺作息時間,并要求哪怕早上6點孩子在熟睡中也要果斷拉開窗簾把孩子弄醒,晚上入睡前要求媽媽面無表情不許說話,不許跟孩子有任何眼神接觸,以防孩子興奮。作者言之鑿鑿地說任何孩子只要嚴格按照她的方法訓練,基本都可在滿月時就睡整覺!
多么可笑的目標!只要是個人,總有一天都會睡整覺,自己親生的寶貝,在他最弱小最需要你的時候擁抱他安撫他,即使夜不成寐,相比他漫長的一生不值得嗎?
現(xiàn)在的妹妹,未經(jīng)任何訓練,哭就抱,餓就喂,滿一歲就已自然睡整覺也不吃夜奶,想來六年前的那些夜晚,我到底在急什么呀!
寫給正在糾結或未來會為各種養(yǎng)育問題過于著急,或者總在跟別人的孩子比的媽媽,放松自己也放過孩子,在心里對自己說:孩子,你慢慢來!
點評:
這篇文章寫得非常真誠,而且里面的確有著極大的教訓,值得所有新手父母一讀。
我最想說的是,請相信你們做父母的直覺。孩子哭了就抱,孩子餓了就喂,給孩子情感上的呵護、以及敏銳的回應,這樣才能幫孩子建立起對這個世界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信任感。
這也是孩子安全感建構的最重要一步。
其次,無論是國外的新潮育兒觀,還是國內(nèi)的傳統(tǒng)育兒理念,都需要理性對待,不追捧,不盲從。尤其那些國外流行的舶來品,極可能進入中國后就水土不服。因為中國孩子,和外國孩子終究生活在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里。這點不同,對孩子們而言,有時候,有如地球與外星球那么大的差距。
為保證客觀、科學,不被流行的育兒觀迷惑,父母始終需要把握一個大原則:把你的孩子看做一個生來就有著自己的尊嚴、自己的心理需求的獨立個體去看待。
當然,想要更從容地面對孩子帶來的挑戰(zhàn),掌握一些基本的發(fā)展心理學知識很重要。如果懂得孩子1歲以前父母對孩子的及時回應有多么重要,那么誰還會去信那些“哭聲免疫法”之類育兒法的鬼話呢?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