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9-23 10:29:40
混齡教育對輕度自閉癥兒童行為的改善
[摘 要] 輕度自閉癥兒童通常受家庭影響很大,如果從小很少與人交流、親子關系不融洽、生活環(huán)境突然改變都有可能誘發(fā)自閉行為。實踐證明,混齡教育在矯正兒童自閉行為方面有一定積極意義,能夠明顯改進輕度自閉癥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同時逐步減少其攻擊性行為和自傷行為。
[關鍵詞] 混齡教育;自閉癥兒童;自閉行為
自閉癥,又稱孤獨性障礙,是一種兒童發(fā)育過程中的行為功能障礙,主要表現(xiàn)為語言障礙、社交障礙和刻板行為三大核心癥狀,在社會聯(lián)系和交際、語言和認知、對事物的反應、感覺的調控及運動等方面存在行為異常。研究發(fā)現(xiàn),自閉癥兒童父母與智力殘疾組、聽力殘疾組、視力殘疾組、肢體殘疾組父母相比,面臨的壓力最大。[1]因此,針對自閉癥兒童,應早發(fā)現(xiàn),早干預,以減少家庭的壓力和痛苦;忑g教育作為一種干預手段,對輕度自閉癥兒童有顯著的改善效果,這在混齡班輕度自閉癥幼兒丹丹的身上就有明顯的體現(xiàn)。
一、自閉癥兒童丹丹的基本情況
丹丹是一個3歲的女孩子,父母均為博士,工作很忙。在丹丹3個月時,媽媽已經(jīng)恢復工作狀態(tài),遂請了一位50歲左右的保姆照看丹丹,并對其提出了一定不能讓丹丹受傷的要求。鑒于此,保姆就一直把丹丹的活動范圍局限在家中,所以在丹丹上幼兒園之前(兩歲七個月前),基本上沒有和其他孩子接觸過。
在丹丹兩歲七個月的時候,父母辭退保姆,把爺爺奶奶接到家里照看丹丹。同時,丹丹也開始上幼兒園。在幼兒園,丹丹的生活基本不能自理,整天不停地哭,排斥睡覺,恐懼上廁所,不能獨立吃飯;在社會交往上,喜歡自己一個人呆著,獨自游戲;不會與他人的目光接觸,缺少面部表情,缺乏情感依戀,對周圍事物和活動表現(xiàn)出漠不關心、毫無興趣的態(tài)度。同時,還表現(xiàn)出了很大的攻擊性,經(jīng)常和其他幼兒鬧矛盾、打架,甚至會打傷其他的幼兒。更為嚴重的是,丹丹在園期間就經(jīng)常拿角色扮演區(qū)的膠帶和吊針把自己的手纏起來,喜歡拿剪刀剪自己的手。在沒有明確自殺意圖的情況下,故意、重復地改變或傷害自己的身體組織屬于典型的自傷行為,極具危險性,[2]可以說丹丹有輕度的自閉癥。
二、丹丹自閉癥產(chǎn)生的原因分析
(一)從小很少與人交流,人際交往技能差
人的行為是通過觀察習得的,一種行為的不斷重復將增加刺激反應之間的聯(lián)結。[3]人際交往技能 四、接受混齡教育的丹丹的改變
(一)生活自理能力的改進
以前丹丹總是不好好吃飯和睡覺,實施混齡教育之后,年齡大些的幼兒見到丹丹灑飯、不睡覺等行為后,會主動告訴丹丹要好好吃飯,不能將飯菜灑在桌上,要好好睡覺,不然下午就沒有力氣做游戲,等等。這樣,在年齡較大幼兒的帶動和潛移默化的影響之下,丹丹開始學會獨自吃飯、不灑飯菜在桌上和地板上,能夠獨立睡覺.并睡到半個小時以上。
(二)社會交往能力的提高
以前進行早操等戶外活動時,丹丹總是不愿意參與,被強制入隊后,也總會和其他幼兒發(fā)生碰撞,老師只好請她站在一邊觀看。實行混齡教育后,因年齡較大幼兒的身體控制能力有較大發(fā)展,在進行隊形變換、跑跳等活動的時候都可以很好地避開丹丹;其次,年齡較大的幼兒已經(jīng)懂得謙讓和照顧他人,當?shù)さづd之所至時,他們會主動退讓;再次,當?shù)さげ幻靼子螒蛞?guī)則而擾亂活動秩序時,年齡較大的幼兒也不會惱怒,反而會教導她怎么做。丹丹在受照顧的過程中自然發(fā)展了主動發(fā)起交往的愿望和能力。
(三)攻擊性行為和自傷行為的減少
丹丹在小班時常和其他幼兒發(fā)生爭執(zhí)和打鬧,將她與大班、中班幼兒編在一起活動后,丹丹會在一旁偷看,甚至加入。因為大班和中班的幼兒已經(jīng)熟悉了幼兒園的生活,經(jīng)過一兩年的鍛煉,他們的社交技能和道德水平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fā)展。以前,丹丹在室內活動時,從來不會自己搬凳子,總是喜歡坐在別人的凳子上。小班的幼兒碰到這種情況總是要求丹丹站起來,而大班和中班的幼兒則會另外去搬一張凳子,甚至有的幼兒會主動說:“丹丹妹妹,你坐這里。”這樣,丹丹的攻擊性行為明顯減少了。同時,在混齡教育中,丹丹的自傷行為也明顯減少。
從丹丹的改變中,可以發(fā)現(xiàn)混齡教育的方式對輕度自閉癥患者的干預具有明顯的改善效果,這表明混齡教育不僅在促進個體發(fā)展方面有著重要作用,在促進特殊兒童的身心發(fā)展方面也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李靜.學前殘疾兒童父母親職壓力源特點[J].學前教育研究,2013,(6).
[2]蔡琳主譯.朗文醫(yī)學大詞典『Z1.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90.
[3]楊麗珠,吳文菊.幼兒社會性發(fā)展與教育[M].大連: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63.
[4]郭文斌,周念麗,方俊明,劉一.ASD兒童社會認知事件圖式特征分析[J].學前教育研究,2012,(9).
[5]蒙臺梭利.蒙臺梭利教育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81.
[6]鄒泓.同伴關系的發(fā)展功能及影響因素[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8,(2).
[7]李娟.幼兒園混齡教育的園本化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3,(1O).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