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網(wǎng)
全國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幼教 > 幼兒園資源 > 教學論文 > 綜合性論文 > 正文

師幼對話——理想教師行為的探尋

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11-06 09:58:22

說兩句

  導讀:世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人和人之間的差異當然也是無處不在的。不只你們大人和我們孩子不同,我們孩子和孩子之間也是有差異的。這個簡單的道理你們很多人是早就清楚的,可是不知為什么,你們卻總是喜歡用同一個標準來要求不同的孩子,并且那么不容分說。

  引子

  “我是一個幼兒教師。我喜歡孩子,也喜歡這份工作。我從心里想做個好老師,想按照《綱要》中要求的那樣,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做了許多努力,比如,認真學習過關于兒童發(fā)展的心理學與教育學知識、經(jīng)常練習各種教學技能與技巧、閱讀關于教師的職責與職業(yè)素質(zhì)的文章、參加各種各樣主題的培訓班、試著對自己的教育行為進行反思、改進等等。然而即便如此,我有時仍然感到困惑,怎樣才算是一個好老師,還有,我是不是一個好老師?”

  “我是一個孩子。因為大人們創(chuàng)造了幼兒園,我便有了一個除了家以外我呆的時間最長的地方。在那里,老師照管著我一天的生活、教我學習本領。我想有一個好老師,她能喜歡我、關心我、理解我。不然,我真的不想去幼兒園,即便大人說那是“專門為我們建造的花園”。1)”我也仍然會害怕、討厭那個地方。”

  “我是一個致力于幼兒教育研究的研究者,因為個人的悟性與偏好而對教師和孩子的關系極為看重。在我看來,人類全體成員可以根據(jù)兩個標準分為四種群體:按性別,男人和女人;按年齡,成人和兒童。正像男人和女人之間因為性別角色的差異而有不同的生理特征、情感表達方式和不同的看待問題、處理問題的行為傾向一樣,成人和孩子之間也有因為年齡與閱歷的差距而在認識世界和把握世界上存在著鴻溝。

  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人類的社會生活秩序是以男人和成人的強勢文化為主導建構起來的,女人和孩子則歷來被安置在弱勢群體范圍之中。然而,人類變動不拘的思想致使我們不會長久就范于這種格局,女性主義思潮的興起,促使人們反思、顛覆男性文化的狹隘與教條,蒙臺梭利、馬拉古齊等人對童年的秘密的探討則提醒每一個教育者,放棄成人的先見、去關注孩子的本真世界。于是,被鴻溝割裂開的男人與女人、成人與孩子不再只耽于對對方的否定或憧憬(2),而是開始了溝通。這種溝通不僅可以加深兩個極端群體相互之間的理解、可以改善彼此僵化的關系狀況,更為重要的是,它將使人類對自身的認識更進一步。

  對于熟識或彼此相似的雙方來說,溝通也許如同從書架上取一本書那么簡單。但對于兩者差異迥然、且有一方不能自由駕御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與內(nèi)心需要的成人和孩子來說,溝通無疑是艱難的。師幼互動行為研究的經(jīng)驗讓我知道,如果想和孩子之間達成和諧的溝通,教師不只需要運用語言,還需要細心的觀察、敏感的領悟與到位的反省,而所有這些的前提就是要“傾聽孩子”(3)——懸置起你的成人感(4),啟用你全部的心智去理解孩子的真實意圖,并且從孩子的視角出發(fā)、甄別他們行為與需要的合理性,做出以促進孩子發(fā)展(而非某個教育原則、教育計劃)為基點的最適當?shù)慕逃叩幕貞?/p>

  坦率地說,懸置起成人感來傾聽孩子是件繁難的事,但是既然與孩子的有效溝通途徑只此一條,難也要努力去做。本文的寫作正是這樣一種努力——筆者從多個實際接觸過的孩子與教師中濃縮出了開篇的教師和孩子兩個形象,基于由師幼互動行為研究中獲得的對孩子和教師的理解,以真實的案例為媒介,編織了幾則師幼之間的對話,并在某些位置加入了作為一個研究者的思考。讓孩子的訴說與教師的回應引領我們?nèi)ソ嬂硐氲慕處熜袨,去探討哪些是一個好老師應該做的,哪些是不應該做的。需要說明的是,筆者不可能把所有關于本文主題的想法在一篇文章中全部演繹出來,因而讀者在這里看到的只是其中三個凸顯的部分。”

  一、孩子——

  “童真稚氣”的背后——我是通過你們大人來的,卻不是為你們來的,我和你們是不同的人,所以你們不能用按照你們大人的思維、以你們習慣的方法來對待我。

  聽說美國文化中有一句習語,“孩子是通過父母來到這個世界的,卻不是為了父母而來的”。這句話還有沒說出來的一半,就是“我們孩子有我們的來處,有我們自己的人生發(fā)展軌跡,有和你們成人不同的需要、不同的行為與情感表達方式”。雖然你們早就有了什么“園丁說”、“種子說”、“跟隨兒童”等等讓我、讓你們自己都感到欣慰的說法,可是,也許是因為大人們常犯的一個毛病——嘴上說的是一套,實際做的又是一套,你們并沒有至少沒有總是認真去考慮過我和你們的不同,以及這些不同對我來說意味著什么。我常常毫不掩飾地把我的世界展現(xiàn)給你們,可是很多時候你們只是把它當作我們孩子所特有的天真與幼稚,或者是當作笑話、當作“孩子的幽默”,笑上一陣就過去了。其實,如果你能仔細留意我們那些被標定為“童真稚氣”的事情,你就會很容易了解我的世界。

  案例1“我太大啦,我走不進!”(5)

  吃過晚飯,我要媽媽和我一起看圖畫書。媽媽指著書上的畫面一頁頁講給我聽。翻到一頁畫滿了拐來拐去的線條的畫面時,媽媽忽然停止了講解,指著那個畫面對我說:“孩子你看,這是一個迷宮,這個小框框是它的入口,小山羊和小兔子正要往里面走,你也和它們一起來試試,看看能不能走到迷宮里去,然后再從里面走出來。”我愣了一下,盯著那個叫迷宮的東西看了好一陣。真不知道一向聰明的媽媽今天是怎么了,她明明知道迷宮只有那么小,而我的腳卻這么大,我根本走不進去,卻還要我和山羊、兔子一起走進去再走出來!好吧,還是做給媽媽看一下吧,讓她知道她的要求是多么不合理!。于是我抬起一只腳踩到了畫面上:“媽媽,你看,我走不進,我太大了!”

  我的話音剛剛落下,就聽見爸爸媽媽還有外公一起哈哈大笑起來,外公還一邊擦著眼淚一邊不停地說,“這個傻孩子!”“這個傻孩子!”。

  我不知道他們?yōu)槭裁匆Γ强吹剿麄兦把龊蠛系臉幼游矣X得很好玩,于是我也笑了。只是我真弄不明白,難道我走不進迷宮這件事在大人那里真的會有那么好笑?

  老師——

  孩子,是的,你用腳踏在圖畫書上去走迷宮這件事的確讓我們大人覺得非常好笑。不光是我們,我保證,等你長大以后談這件事也一定會哈哈大笑。因為你誤會了你媽媽的意思,讓你在畫面上走迷宮是讓你把自己假想成在走路的樣子,用你的眼睛和腦子去越過障礙,而不是真的用腳去走路。

  孩子——

  是啊,不要說等到我長的像你那么大,這件事才過去3年半(6),我就知道了媽媽說的“走”和我理解的“走”是兩回事。現(xiàn)在我也覺得自己當時真像外公說的那樣,是個傻孩子(6)?墒牵蚁胍嬖V你的是,當時的我所知道的走就是用腳去走路,我是認真的!如果大人想讓我去走迷宮,就應該用我能理解的話告訴我那是怎么回事,而不能以為你們知道那個意思我就一定知道!

  教師——

  對!用你能明白的話告訴你我們的要求。這讓我想起了那一回我因為一個孩子總是用手去抓他鄰座的頭發(fā)很不滿,就生氣地對他說“我看你再抓別人頭發(fā)一下!”他果然就又抓了一下?磥,我應該明白地告訴他我不希望他去侵犯別人,而不是用反話來表達我的意思。

  筆者——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每一個成年人都難免會因為孩子的某句話、某個行為而引發(fā)出這樣、那樣許多令他們樂不可支的事兒。在大人們看來,它們是“童真”、是“稚趣”,是“孩子的幽默”。它們帶給成人的喜悅無疑是天倫之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夸張地說,“孩子的幽默”豐富著成人的生活,是他們緊張工作之余絕好的調(diào)劑品。但是,在笑過、放松過之余,我們稍加思索,便不難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每一份“童真”、“稚趣”、“幽默”都折射著他們與成人之間的不同。象孩子一樣認真地去傾聽孩子們滑稽的行為,并將它們聚集起來,是我們理解兒童世界的一條捷徑,也是實施理想教育行為的一個前提。很高興地看到在《學前教育研究》等雜志上將教師記錄的孩子的某件稚氣的事冠以了“孩子的世界”的標題,這表明懸置起成人感去關注孩子的本真世界的做法已經(jīng)為許多幼教工作者所接受。

  二、孩子——

  我有與我的生命同在的秩序感,可是你們總是會小瞧我的控制力,想當然地以為我天生就是整潔的破壞者、凌亂的制造者,所以你們總希望我能快一點進入到你們的秩序空間。我原則上同意你們的想法,但是前提是你的規(guī)則要和上我秩序的拍節(jié)。請跟隨我的步伐,而不是恪守你們對我的設想——

  案例2“玩香的故事”(7)

  一天晚上,我點了一只藏香。女兒看見了,很想玩。給不給她玩呢?我心里很矛盾,一方面是怕香火燙著孩子,另一方面,看到女兒渴望的眼神實在不忍拒絕。后來我想了一個自認為聰明的辦法。我說:要玩可以,但是要注意安全(說了一通安全的道理),如果把香弄斷了就不準玩了。女兒很認真地點點頭。我想,香那么細、那么脆,一碰就斷,她玩不了多久就肯定會把香弄斷,到時候就不給她玩了。

  我關了燈,房間里黑乎乎的,只看得見香的小紅點。女兒非常專注地看著香。我把手中的香當作畫筆在空中舞動,于是我們看到了香火的軌跡。女兒也興奮地跟我學,開始只是慢慢地舞,后來就大膽地拿著香在空中揮舞。女兒就這樣在黑屋子里盡情地玩,直到香只剩下一點點短,才戀戀不舍地把香扔掉。

  第二天,女兒的朋友家里玩,我有意識地讓他們玩香,并且提出了同樣的要求,如果把香弄斷了就不準玩了。同樣,兩個孩子玩了一注香的時間——整整37分鐘而沒有把香弄斷。

  教師——

  你玩香的故事的確讓我感到驚訝!記得我們學兒童心理學的時候,書上明明寫著“有實驗證明,小班的孩子能夠集中注意3-5分鐘,中班的孩子能夠集中注意10分鐘,大班幼兒的注意可以延長到15分鐘左右”(8)。這個觀點很為我們大家所接受,現(xiàn)在幼兒園里規(guī)定的幼兒集體教學時間就是根據(jù)它設立的。可是,你居然能集中精力37分鐘玩香!

  孩子——

  而且,你知道如果不是香燃沒了,我也許還會集中精力再玩下去!

  教師——

  我想這件事也許是個特例。

  孩子——

  你可以認為它是特例。可是我想告訴你的是,即便是特例那也說明了你們在教育我的時候不能只是完全相信書本上的話,我是一個和你一樣有著多個側面和無數(shù)潛能的人。用任何一種定論來衡量我的成長都好比是拿做好的圓圈來套我,那樣不只是捆住我的手腳,還會制造我們之間的誤會。

  教師——

  那你希望我怎樣來對待你呢?

  孩子——

  我喜歡你像蒙臺梭利說的那樣:跟隨我。讓你的要求和上我的節(jié)奏。我承認我是一個變動不居、極不安分的人,剛才興奮點還在玩沙上面,一會兒就轉到玩娃娃家那兒去了。所以讓你跟著我的想法和行為并且快速搜索到我的那個最近發(fā)展區(qū),對你來說是很辛苦的一個差使。

  教師——

  我喜歡你,希望你發(fā)展得好,所以苦一些我并不在乎。但是你知道,在我面對你之前,我們就已經(jīng)為你編制了的教育計劃以及一系列的評估你和評估我的標準,要跟隨真實的你,又要顧及它們,有時我真的無所適從。

  孩子——

  是的,這兩者之間經(jīng)常會有矛盾,你費心費力準備了那么久的東西,可是在我這里卻全然不被當作一回事,換了我也會不舒服的。可是你想過沒有,按照你們的教育理念,在我的發(fā)展面前,即便是你們今天奉作圣經(jīng)的《綱要》也不過是一個工具!如果你不是只依照你的那些固有的教育規(guī)劃而是按我節(jié)奏來可以促進我的發(fā)展,那么編《綱要》的那些人也會認為你做的是對的。只是,我覺得特別重要的是你需要弄清楚一個問題:怎樣跟隨我。

  教師——

  那么我該怎樣做才是你想要的那種跟隨呢?

  孩子——

  這是比你們學習任何一門技能、技巧都難的事情。我也無法用幾句話就說得清楚。不過,我可以推薦你去看兩本書《童年的秘密》和《兒童的一百種語言》。我覺得從你們大人開始關注我們孩子到現(xiàn)在,這兩本書種所寫的內(nèi)容是最貼近我的生活本真的。我知道你聽說過它們、甚至還讀過其中的某個片段,要是你能像學習綱要那樣花力氣去讀它們,去思考其中的觀點,你會發(fā)現(xiàn)找到關于你該怎樣、不該怎樣的答案并不難。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幼教網(wǎng)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熱點專題

  • 幼兒園教學課件:奇特的建筑
  • 幼兒教學課件:小魚的夢
  • 河頭幼兒園“幫水寶寶搬家”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認識時間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資訊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擇校

幼升小指導

學區(qū)房

幼升小真題

重點小學

上海小學

廣州小學

深圳小學

成都小學

武漢小學

南京小學

北京一類幼兒園

海淀區(qū)幼兒園

西城區(qū)幼兒園

東城區(qū)幼兒園

朝陽區(qū)幼兒園

其他區(qū)幼兒園

幼兒園資訊

教師園地

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教案

教學論文

幼兒園課件

幼兒園教師心得

幼兒園評語

少兒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園必讀

潛能開發(fā)

藝術培養(yǎng)

家庭教育

兒童樂園

科普知識

圖書推薦

睡前故事

成語故事

童話故事

唐詩宋詞

孕育指南

時尚媽咪

健康寶貝

美食廚房

趣味數(shù)學

健康飲食

專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