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4-16 16:24:01
“懲罰”——認為負面情緒是不好的東西,是不應(yīng)該有的。誰有負面情緒就是他的錯,應(yīng)該受到懲罰,所以對有情緒的人說的話里面充滿懲罰的文字,例如:“你老是……!再……就揍你!”或者“跟你說話就生氣,我們還是不說了。”身邊的人不能溝通,是最常用的懲罰對方的武器之一,使陷入情緒的人更受到隔離和孤獨,更難跳出來了;
“冷漠”——碰到孩子有情緒求助的時候,叫他們“自己搞定”。例如“這些事,別人幫不了的,還是自己冷靜去想想吧”。,這樣的話,使有情緒的人就像墮入了情緒的黑洞一樣,感到十分孤單和無力;
“說教”——是父母在無計可施時最常見的一招,就是對有情緒的人說大量的道理:應(yīng)該怎樣、什么不對……但對事情的解決,或是情緒的舒緩完全沒有幫助,他們堅持自己是“苦口婆心”、“循循善誘”,嘴里說的都是無法反駁的東西,但是就沒有提供什么有效可行的辦法。有情緒的人面對這些喋喋不休的人,情緒只會變得更差:“你真是煩死人了”孩子在心里就這么喊。
有效的EQ型處理:
“接受”——就是你注意到孩子有情緒,同時接受這個有這份情緒的孩子。這可以用類似以下的話表達出來:“我看到你有些不開心,愿意跟我談?wù)剢幔?rdquo;或者“你的樣子糟透了,坐下來告訴我有什么事?”假如你裝著沒有看到他(她)的情緒,或者否定他的情緒,例如“你又鬧情緒了!”、“什么事又發(fā)脾氣了?”等,你便是在把他推開了。
“分享”——這一步里,最重要的是先分享情緒感受、然后才分享事情本身。他總是先說事情:誰、誰不合理、什么事不如意等,你必須把他的注意力遷移到他的情緒感受上,例如“現(xiàn)在你感覺怎樣?”、“原來你受到委屈了。”、“他這樣對待你感到憤怒或者悲傷?”當對方回答是憤怒時,你繼續(xù)問:“憤怒的背后是什么?失望或無力感”;不斷的把注意力引向身體感覺或者情緒感受上,待對方說出大約6個這樣的詞語時,你會發(fā)覺對方已經(jīng)開始平靜下來,或者聲調(diào)降低了、身體動作減少了。現(xiàn)在,你可以問對方引起情緒的事情了。當你明白了是什么一回事,你可以進入第三步。
“設(shè)范”——在這一步里,你先找出事情中你可以接受的地方,對之加以語言上的肯定,例如“你覺得他這樣做很不合理,難怪你這么生氣啦。”“你已經(jīng)準備了這么長時間,突然取消,你當然失望啦。”一般情況下,你可以很容易找到對方看事情的角度并做出肯定,或者干脆肯定對方的情緒(“事情不如意當然生氣啦”)肯定的行為會使對方說“是呀”、“對呀”“就是嘛”等的話,這時,在心里對方已經(jīng)認為你站在他的一邊了。接下來,你向?qū)Ψ街赋鍪虑橹兴枰淖兊牡胤剑悴豢梢灾苯诱f出對方的不對,或者應(yīng)該怎樣做,因為這樣你是把自己重新放在與對方對立的位置,使剛才建立出來的心理效果破壞了。你應(yīng)該從對方的位置出發(fā)指出需要的部分,例如:“可是,你每天都要跟他一起相處,他每天這樣不講理你便每天生氣,你會變得很辛苦的呀!”或者“你雖然準備這么久了,可因故取消是你控制不了的,但你可以控制‘怎樣才能開心’這件事呀!”有了前面的肯定,你現(xiàn)在這樣說,對方當然會容易接受改變了。
“策劃”——就是對未來行動做些計劃,目的是讓自己會有更好的表現(xiàn)。你用一句話做這個部分的概念基礎(chǔ):“凡事都有三個解決的辦法嘛!”你可說:“想想你怎么做他對你的態(tài)度會有不同?”或者“有些什么其他的選擇,是你能夠在活動取消后還能開心的度過這一天?”引導對方看到其他可能性,對方的負面情緒便不會再出現(xiàn),同時也會有更積極的表現(xiàn),重新把事情的控制權(quán)掌握在手里了。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