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06 16:49:20
社會領域教育從更多意義上講是一種心靈的教育,怎么能夠期待以簡單化、外在性、說教式的方法來實現教育目標呢?又怎能逼迫它在短時間內有外顯的效果呢?
(五)社會領域教育的隨機性、整體性、持久性體現不夠
在實踐中,許多教師沒有充分意識到社會領域教育的特殊性,具體表現為:1.僅僅期望通過專門的社會領域教學活動來達到教育效果,而忽視滲透在其他領域和一日生活中的隨機教育。隨機性是社會領域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征,但實踐中教師往往過分強調計劃性和系統(tǒng)性,幼兒只是在教師的引導下,按預設的進度和內容“參與”一番。這樣做事實上忽視了專門的教育活動之外的生活環(huán)節(jié)中的教育機會以及一些潛在因素的影響(如教師本身某些對幼兒社會性發(fā)展有負面影響的言行等),容易造成社會領域教育與幼兒社會行為和社會生活相脫節(jié)的現象。2.僅僅期望通過幼兒園組織的教學活動來達到教育效果,忽視家庭和社區(qū)的教育,各種教育資源之間沒能協調地共同發(fā)揮作用。社會領域教育是一個整體教育,存在于幼兒園、家庭、社區(qū)等方方面面,與其他領域教育相比,更需要依靠家園合作。比如,教孩子跳舞唱歌畫畫,不一定要同時教會家長,但社會性教育一定要注重對家長的教育,要把幼兒園、家庭、社區(qū)聯系在一起,建立一種“成長共同體”。3.僅僅期望通過幾次教學活動就達到教育效果,而忽視社會教育的持久性特點。實際上,社會教育是一個長期的教育過程,幼兒的表現可能會有反復,不可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社會教育貴在堅持。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